183.第183章 东征倒计时,灾情四起(2 / 3)

过刻意的去阻止。

一来是这些学子官职低,都不过是旅帅之职。

二来学子们不识字,对于兵法理解难度太高。

在李世民看来,太子是想把这一批学子当成亲兵培养,那就由着他去吧。

三百人,能翻起什么大浪来,李世民还不至于因为这三百人而去忌惮太子。

结业大典这天,李世民并没有来。

朝廷要处理的政务太多,圣人出行一趟影响也大。

李靖作为副校长,自然是过来。

还有部分讲学老师,苏定方,程咬金,薛万彻,李道宗,其他的因为正在安排东征高丽的事务,也就没有到场。

李承乾身着华服,器宇轩昂地站在讲武堂的高台上。台下,三百名结业学子身姿挺拔,目光中满是崇敬与期待。

李承乾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今日,乃我大唐讲武堂第一批学子结业大典。尔等历经磨砺,学有所成。从今日起,你们将肩负起保卫大唐、为君分忧之重任。”

学子们齐声高呼:“愿为大唐效命,为太子殿下效命!”

李靖嘴角抽抽,现在这批学子的心,已经上已经全部到了太子这边了。

其实对于这批学子,李靖还是有些心热的。

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好教的。

毕竟都不识字。

后来太子搞了简体字,加快了学子们识字的过程。

再过来,又搞了兵棋推演。

兵棋沙盘,简直是提高战术理解的大杀器。

对于一些兵法的运用,能够非常清晰直观的表达在沙盘上,这让李靖教导兵法的进度大涨。

事实证明,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是很容易诞生优秀将领的。

李靖都看到有不少优秀的苗子。可惜老师跟学子这层情分太低了,不算是师徒。

现在太子看得紧,他也干不出收徒弟的事情来。

不过等到下一批学子进来,想必问题就不大了。

现在讲武堂已经在招募第二批学子了。

结业大典后。

李承乾准备留下三十名学子,作为日后讲武堂的助教。

也是要把先前的操练方式,学习方式,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其他的则跟随自己前往高丽进行东征。

至于谁留谁走,就任凭自愿了。

苏定方无奈上报:“殿下,所有学子皆是要求跟随前往高丽。”

显然,在思想教育这块,李承乾从来没有放松过。

身体和心理上的训练,让讲武堂的学长们在各方面,远超大唐将领水准。

毕竟这是系统化的训练。

“那就抽签吧。”

李承乾下达指示。

三百学子抽签三十名。

谁抽到,谁留下。

当抽签的结果出来后,抽到留下的学子们垂头丧气。

其中离战班的班长,竟然也抽到了留。

讲武堂有五个班,每个班有班长一名,副班长两名,采取的竞争淘汰制。

每十天一次考核,各项成绩均为上上者,即可竞选班长,而后是学子投票。

能担任班长,不仅意味着自身成绩优异,更是能得其他人的拥护。

这样的学子,心里想的,当然是建功立业。

蔡宇,便是离战班的班长。

抽到留后,肯定是不愿的,于是想找苏定方说情。

苏定方考虑到蔡宇本身的能力,于是就把这事汇报给太子。

李承乾于东宫召见蔡宇。

“臣,大唐讲武堂学子蔡宇,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问道:“为何不想留下。”

蔡宇道:“愿为太子殿下东征效力。”

李承乾道:“难道留在讲武堂,就不是为孤效力吗。”

蔡宇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李承乾讲述道;“在孤看来,讲武堂比之东征,更为重要。”

“大唐不只有高丽这么一个威胁,周边各国,看似臣服,实则包藏祸心,但有机会,便会挑衅大唐。”

“之所以现在服服帖帖,是因为大唐足够强大。”

“邸报你也是看过了,现在还有大食国的威胁。”

“所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优秀将领,才是大唐讲武堂所存在的目的。”

“东征高丽能立功,留在讲武堂同样能立功。”

蔡宇低头道:“臣惭愧。”

李承乾笑道:“没什么好惭愧的,建功立业,男儿本性。”

“孤原本还在想,让谁来统领留下来的学子们,更好的培养下一批学子。”

“正好你就出现了,天意如此。”

“往后讲武堂内助教,便交由你来负责了,孤相信你,不会让孤失望。”

“好好去准备吧。”

蔡宇作揖:“是,殿下。”

六月十二,太子离东宫。

前往长安城外,操练骑兵。

二百七十名学子,全都被编入到五千府兵中。

而这五千府兵,将会变成五千精锐骑兵。

以前都是队列训练为主,现在自然要进行骑兵训练。

骑兵训练首先就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