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第228章 活捉大唐太子的机会来了(2 / 3)

有多大,单单是这铺天盖地的轰炸,就能使得敌军阵型混乱,士气崩溃。

高丽方面,能有什么应对方式。

这是属于时代大势的碾压,谁挡在这混混历史洪流前面,都将会粉身碎骨。

“苏将军,今日俘虏了多少高丽百姓啊。”

“渊盖苏文不把他们当人,孤可不会如此残暴。”

“高丽往后便是大唐疆域,这些百姓,自然也是我大唐百姓,倒是不能太过于苛责了。”

李承乾开口问道。

苏定方回道:“这些高丽百姓毫无战力可言,也对我军造成不了任何危险。”

“今日总共俘虏约莫有三万之数,这还是没有在大规模俘虏之下。”

“臣觉得,如果俘虏太多,对于我军粮草,也是隐患。”

大军备用的粮草其实并不多,仅仅足够一个月的需要。

正常来说,一般这些粮草是不够用的。

不过李承乾不在乎,因为拿下安市城对他来说,不可能耽误太久的时间,所以也就没必要准备太多的粮草。

李德謇骂道:“渊盖苏文,当真是不把百姓当回事。”

“用如此之多的百姓,来成全自己。”

“这招太过狠毒,如果我们大量收俘虏,那么必然粮草紧张,而其民夫少了,则有更多的粮食。”

李德謇不敢说太多。

这事关太子的名声。

毕竟现在太子殿下有雷火之助,胜券在握。

如果情况危机,这等毒计,太过于祸害名声。当年白起为什么要坑杀四十万赵军,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粮食供应。

俘虏数目太多,对于军队的粮草,就是极大的打击。

现在渊盖苏文就是派遣出大量的民夫,一则是抢夺战场遗留的军备。

二是能在减轻安市城负担的同时,加重李承乾这边的负担。

如果狠心一些,李承乾大肆屠杀俘虏的话,又能激发高丽守军的气势。

这一招,很毒,却又很管用。

慈不掌兵,便是如此。

李承乾也听出了李德謇的言下之意,笑道:“既然他想如此,孤便是成全了他。”

“苏将军,明日你放掉三万俘虏,让他们回去,去我们已经打下来的城池,给他们新的生活。”

“留下几千人,等到明日时,若渊盖苏文还用这等计策,就让这些民夫们,混在一起回去。”

“让他们告诉高丽的民夫们,只要愿意投降,孤不会追究他们的罪过,赦免他们的罪行,并且分给他们田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听到太子这么说,几个将军都有些沉默。

李道宗微微皱眉。

苏定方欲言又止。

贺兰楚石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下意识的看了眼周边的情况,缩着头不说话。

李承乾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

说到底还是粮食问题。

如果收纳太多的俘虏,必然会导致大军粮食快速消耗,从某方面来说,也是中了高丽方面的算计。

只是李承乾并不在乎这些。

因为他随时可破安市城。

——

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这些被俘虏来的高丽人,很快就得到了释放。

但他们不会被允许返回安市城,而是要被安置到已经被唐军所占据的城池里。

其实在这个时候,被抽调了大量劳动力的高丽,每个城池都很是缺乏人口的。

三万人听上去不少,但真正分配下去,就很容易消耗了。

其中稍微麻烦点的就是关于路上吃饭的问题。

不过几十里地,稍微走快一些,一天多的功夫就差不多了。

留下来的几千人,不敢相信还会被放回去。

按照唐军这边的要求,是要他们回去说服自己的同伴们,让他们在次日战争之后,直接过来投降。

这个诱惑对于高丽百姓还是很大的。

此刻安市城内,大多数高丽百姓生活条件艰苦,因为要优先给士兵提供口粮。

现在投降唐军,就能直接摆脱徭役,这样的好事,自然是求之不得。

次日。

一天的鏖战之后,渊盖苏文显然继续在安排民夫上战场抢夺军备。

唐军继续绞杀,只是没之前狠了,主要以驱赶俘虏为主。

先前的高丽民夫,也混了进去,得以返回安市城。

几千人,自然不可能说都会乖乖听话。

这一回去后,立即就有人上报了消息。

渊盖苏文知晓后,哈哈大笑:“这大唐太子,莫不是傻了吧。”

“既然他想要这样做,那就随他去。”

渊盖苏文并不在意,现在粮食已经足够安市城吃上一段时间了。

大唐太子能挖走他多少民夫?

十万?二十万?

届时唐军的粮食还会够吃吗。

现在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如果唐军因为俘虏的事情出了乱子,这就是他胜利的希望。

次日。

大量的高丽民夫,源源不断的涌进了唐军军营。

这里面,还有渊盖苏文特意安排的细作。

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