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入主东宫第十四天:(1 / 3)

殿下三思啊 雾十 2125 字 4天前

北内,无为殿。

“孙御史监察不明,纠劾不法,回去自罚吧。”

伴随着老皇帝天威难测的一句话,三皇子指使孙御史搞出来的一处闹剧便就此终结,被一锤定音的定了性,简单来说就是,诬告太子的孙御史全责。

看上去不过是轻飘飘的一句自罚,但对于大启的御史来说,这已经和要了他的命没什么区别了。因为大启的御史台有黄卷制度,所谓黄卷就是一个黄色的本子,上面会记录每一个御史一笔笔的失察情况,不管是诬告,还有若官员真的做了违法之事而没有被弹劾的,都算做御史的失责。

御史失责的惩罚,轻则罚金,重则处死,会根据事件轻重程度来定不同等级的罪责。

但可以肯定的是,哪怕是最轻的过万罚金,也足够一个生活拮据的御史债台高筑。御史的品级不算高,俸禄自然也不会高,在大启这种寸土寸金什么都需要花钱的地方,可不是那么容易活下去的。

至于诬告太子会得到什么等级的处罚,说实话,闻时颂也挺好奇的。

自回禀来皇帝的人从太极宫回来,就一直跪在大殿金砖之上的孙御史如今已面如土色,快抖成筛子了,却甚至连一句冤枉都不敢大声说。

因为他确实不知道东宫还有这样的后手。

孙御史在害怕惶恐之余,内心也满是困惑与不解,三皇子身边有一个觉醒了罕见能力的奇人,是白泽的分支血脉。而众所周知的,瑞兽白泽“通万物之情,知鬼神之事*”,也就是说,这人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听到一些外人不便透露的事情。

虽然这位奇人的能力有诸多限制,并不能真的如白泽一般听到天下之事,但至少他听到了太极宫掌礼仪参见的司则女官在登记造册时的唱名。

而就他所述,东宫从昨天到现在并没有送过任何东西。

在今早上朝之前,胆小甚微的孙御史还专门去找这人反复确认过,没有新的变动,他这才选择了在常朝上直接发难。

他并没有诬告。

至少是太极宫的司则女官没有写过这个信息。

孙御史等人本来是觉得胜券在握的,没想到老皇帝不走寻常路,不看册子,只听了太极宫总管太监安康的一面之词。当然,他们也可以按照原计划继续发难,表示不能听信口头之言,要太极宫拿出证据,但问题是,沈里这个太子妃如今就坐在太极宫的大殿之上啊。

还有什么比他本人更有力的证据吗?

孙御史早在听到前面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已没有任何狡辩的空间。

他只能涕泗横流的表示:“臣有罪,臣知罪。”

比识时务的下属,幕后的三皇子就相对不是那么能沉得住气了,在内侍省的内侍监喊了一句散朝之后,他便一直在恶狠狠的瞪着比他年纪小了许多的太子侧脸,胖胖的脸上满是“你们夫夫俩联起手来阴我”的愤怒。

他的人可以百分百确定东宫确实并无表示,太子妃早上也没有离开东宫的意向,但既然太后说有,总不能太后骗人,那剩下的可能就只有太子早在暗中做了手脚,就等着他今天上套了啊。

啊啊啊这对可恶的狗男男,之前还说什么夫夫关系不好,半个月都未曾有过照面。结果怎么样?配合的天衣无缝,要不说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呢,一个被窝根本睡不出两种贱人!

恶心,实在恶心!

闻时颂却连看都懒得看他三皇兄一眼,只目不斜视的就从对方走起路来抖三抖的身体旁走过了,他虽然说过他很享受与人争斗的乐趣,但他并不觉得和傻逼争斗能有什么乐趣。

这一天常朝,除了诬告太子的孙御史外无人受伤,大家再一次安全“下班”。

好吧,只是安全下朝。

对于官员来说,真正忙碌的一天才刚刚开始,太子也不例外。

临近过年,多事之冬,实在是有太多事需要去操心,去过目了。三年一次的户籍造册即将开始,十六卫的驻地换防也提上了议程,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有一年的科举,除了读书人的,还是觉醒血脉的新一轮勘正……都是需要尽快安插人手的必争之地。

闻时颂修长的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敲打着桌面,垂眸想着,御史台的这把火烧的还是不够旺啊,最后得到的也不过一句自罚。

老三这个蠢货,闻时颂都有点后悔帮着对方和御史台搭线了,还不如一开始就选更聪明一些的老五。

总之,太子拖着并未彻底病愈的身体,在坐着肩舆回到东宫之后,就召集了包括太子詹事、少詹事,左右春坊在内的众多下属,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忙碌里,完全没有一丝一毫要休息的打算。

东宫不只班底像个小朝廷,连整体的建筑布局都很像皇宫的缩小版,东宫官员的衙署就安排在前庭。

用沈里的理解来说就是,前院办公,后院睡觉。

员工都是直接来老板家上班的。

只不过在皇宫里,这些所谓的前庭后院都大的离谱,不会在视觉上直接就给人这种在别人家上班的第一感官。

但情况说白了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真正方便的只有皇帝一人。

当然,太子也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