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对李颜能保持平稳的呼吸跟到这已经很是惊讶,所以不得不提醒道:
“水润润喉,小口喝就行了。”
李颜只是点点头,用说不出话的方式表示自己没有余力。
他当然知道水不能多喝,涨肚子,多跑几步能给你整崩咯。
问题是……李某人拥有“营养”这个神奇的技能,加上“速度”加持,这几口水在他肚子里存在不了太久。
诶?会不会因此,他的体能撞墙期会来得更晚?
如果他持续补充能量胶,会不会干脆就不来了?
想是这么想,但他不是超人,消化能力比较强,营养吸收速度比较快,也扛不住后期猛烈的消耗。
对李颜来说,最关键的点还是如何保持住稳定的状态。
眼看着十公里的牌子就在眼前,陶亚东对旁边一直紧跟的李颜可谓刮目相看。
还以为以这个配速跟到十公里,李颜就到顶了,没想到从身体姿态、呼吸节奏、面部表情种种来看,他都还处于良好的状态。
“心率多少?”陶亚东经过十公里标志牌时问道。
李颜伸出手比出“150”三个数字。
陶亚东点点头。
“指标还是上涨了,”指挥室里的丁医生说道,“应该是累计疲劳上来了,毕竟保持这个速度跑了十公里,肌肉、关节的负荷没法无视掉。”
但可以通过神经募集进行调整。
说实话,跑到这个时候,李颜才终于有了他在进行一项非同凡响挑战的感觉。
平时跑个十公里,跑完就到了休息的时候。
刚好能把顶上来的疲劳感给消解掉。
好家伙,现在腿脚开始感到一些麻木与痛感,嘴巴也开始干燥,呼吸变得沉重,“累”的感受正在侵蚀大脑。
结果眼前还有三十二公里……
对心理素质也是莫大的考验啊。
等到十五公里的标志牌,李颜已经开始感觉身体节奏不好控制了。
陶亚东也失去了从容的样子,感觉进入了专心致志的状态。李颜的摆臂开始难以收紧,甚至有些想要依赖把大臂甩出去的力量带动身体摆动。
这种感觉很像他校运会跑一千米力竭的感受,所谓“极点”。
分散注意力、开始以路上的各种小标志物为目标,一点点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得到正反馈,熬过极点。
这种办法是李颜在校运会时用的,并不适用于现在。
因为距离终点二十几公里这个信息,是没法被无视掉的。
陶亚东有喝了两口补给点的水,眼睛余光注意到李颜在吃能量胶。
他想说点啥,但又放弃了。
毕竟陶亚东自己有专门配置的补给瓶,李颜第一次参赛必然没有这种准备。
现在李颜的身体消耗也肯定远大于他,能量胶该吃得吃,至于李颜能不能习惯那种口感,动不动含一小口就水下咽……就随缘了。
“干嘛吃俩?”
当他看到李颜又开了一包的时候,实在是没绷住了。
李颜只是比了个ok的手势。
算了,这小子乱七八糟的,先看看能不能坚持完半马吧。
“要打提前量。”李颜在心里劝导自己,等体能不足再补充,哪怕他营养吸收再快也来不及了。
至于吃俩,那纯粹是这东西是桃子味,他喜欢。
嘴巴是因为分搞得有点黏糊,喝水呗。
跑着跑着,李颜突然听到跑道外边传来一些“叮咚”的响声,一下还让他以为自己跑出幻听了。
后边才知道原来是距离开赛过去了一小时。
竟然跑了一小时了!
李颜刚刚已经逐渐麻木的神经又兴奋了些,换前世说他能保持这个速度跑一小时,无异于天方夜谭。
他其实已经累得不行了。
呼吸非常重,根本保持不了节奏,身体也开始有些僵硬,步伐远远没有之前有力,摆臂也开始动作失调。
虽然身体还没到疯狂抗拒跑步的地步,但是也不免会产生一些“终点在哪我想休息”的想法。
要说大家给他设定的终点确实不远了——半马纪念章领取点。
“调整,要调整!”李颜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不要想着靠体力的提升度过这个难关!”
他不免要看看跟他拉开了一个身位有余的陶亚东,人家跑了一小时怎么跟开场也没啥区别?
这肯定不止是身体素质跟意志力的影响。
李颜边跑边思考,倒是一时间又渐渐忘掉了身体的疲乏,动作无意间又简洁起来。
“要习惯自己的输出节奏吗?就像间歇加速减速跑会比匀速跑更费力,就像一开始自己没掌握好节奏的时候起伏几下就气喘吁吁?”
跑到这份上,维持住相对较低的能耗是关键。
不应该想太多,也不需要搞什么“分散注意力”之类的操作,更不用放大身体的各项感受。
路就在脚下,就像完成任务一样,一点点地推进进度条。
用最省力的方式,该补充补充,该输出输出,大道至简。
不要去考虑什么技能提升的事情了,就这一趟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