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焉用牛刀”说的屠夫不是李颜。
这老余是在黑他华大啊。
“什么意思?你们比我清楚吧。”
“呵,”蔡振东笑了笑,“你觉得是我们华大给了李颜资源,甚至把我们研究的成果套他身上了?”
“不然呢?再加上临江省,加上新北市。”余教授摘了眼镜,“一个十六岁的未成年学生,能学多少东西?能有多少知识面?有些东西咱们心知肚明,你又何必装傻?”
“我装傻?老余,你们自己玩那套,别以为谁都跟你们一样。”
“蔡振东,你华大也好意思说我?”
“我不管你说其他的谁,但李颜不一样,造神这种事情见多了,但我们可造不出百亿富翁。”蔡振东说道,“连我们自己研究所都没搞定的问题,我们怎么帮他?”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余教授大声喊道,“他真这么厉害,犯得上来参加这个比赛?”
“说实话,参加这个比赛,连我们都很吃惊。”
余教授显出一些烦躁状态来,“你们吃惊什么?他现在在你们的卓越班,想参赛不还得你们同意?”
蔡振东摇摇头,“可别把他当我们学生,我们自己都不敢这么想。现在是哄着他保留这个身份。”
“那你倒是告诉我,他参加这个比赛图什么?!”
“老余。”蔡振东缓了缓,“你觉得他是为了跟科由一较高下?”
“不然呢?我想不到第二个可能的结果。”蔡振东欲言又止。
“余田,多的我也不说了,成果摆在那,咱们心里都有杆称。”
“怎么的?还担心起我做困兽之斗来了?”
蔡振东没继续说什么。
眼前只是一个父亲的不甘罢了。
余田天分不算很高,但出身在科研世家,从小就被当着天才培养。
其实就这种资源倾斜度与超高压的家庭教育,只要心理能承受住,不是天才也被填成天才了。
恰好,余田是个勤奋派。
学一方面学不顶尖,就拼命以量取胜,成为科研圈子里少有的理科全才选手。
等他到了要结婚的时候,也基本是服从家里安排娶了另一位学术大拿的千金。
主打一个资源集聚。
他是整个上京学术圈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动不动就熬夜,熬得一头白头发。
蔡振东知道这是为了保持住“全能天才”光环必须付出的代价。
因为随着他接触的圈子层级越来越高,长板能到多长才是决定地位的核心,“全能”只是一种遮羞布。
大家都知道是遮羞布,连余田自己也知道。
但不能丢,因为是“遮羞”布,丢了,可就没脸见人了。
在外人看来,余田很成功。
从投胎就成功了的那种,现在也是有名的“理科全才”,娶了个同为学术大拿的老婆,生出来的孩子得多聪明啊!
在不少人的想象力,余田回了家就是在书桌前跟老婆交流一些凡人听不懂的学术问题,未来有一天就拿出惊人成果,低调地名留青史。
实际上,在科研圈的人看来,余田并不成功。
在余田自己眼里,他很失败。
因为他天分真的有限,在学术圈样样通没样精连一点褒义都没有。
所以,他在余家的地位也并不高。
所以,他会拼命地培养儿子余科由,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余科由天分确实很好,小时候表现出来的潜力爆杀余田。
所以余田想要家族给资源,老人们基本也答应。
反正余科由也算是小辈里最强的一个,想要保证余氏家族在学术界的地位,没有出类拔萃的后辈是不行的。
于是这些年来,余科由几乎是在复刻老爹的成长之路。
从小就接受着远超常人的学习资源,同时承担着夸张的学习压力。
年级第一对他来说只是底线,他永远都需要领先别人。
今天领先半步,明天就必须领先一步。
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他能碰的都是物理实验。
“玩”完了,还得自己分析出来是什么原理,说不出来就能从天堂直坠地狱。
当然,余科由并不可怜。
他享受着夸张的学习资源,可不是说多几份套题做或者多几个老师教,而是多了很多本不该属于他的“成绩”。
他拥有很多自己为一作但其实全程只参与了最终结果学习的论文,拥有很多名头很响的科创比赛金奖,因为他是所有通天代里最狠的一个。
好在他值得被培养,至少青信奥初中组一等奖确实是他自己拼下来的。
父子俩的骄傲在李颜崛起之后遭到了重击。
一个父母甚至没上过大学的孩子,成了华大卓越班的一号学生。
余科由是二号,被压了一头。
后来李颜越来越离谱,并且顶着余田拼尽全力守护的“全能天才”名头。
确实是不好接受啊……
余田根本不能理解,他从出生起就在学术资源倾斜中长大,算是泡在高浓度知识溶液里成长的人,在有家族帮忙与分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