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
槟城基地中停了8艘军舰,舰的水线长度从约56米到约104米,排水量从900吨到5300吨。
亨利发现自己最大可以同时控制1000道闪电,于是他将其平均分成八批次,打算每隔0.2秒左右释放125道闪电。
随着闪电的逐批释放,消耗的灵气越多,则感应距离成10%逐步缩小,闪电威力则成指数级下降。
亨利计算过释放到第八次的时候差不多就35公里左右的笼罩范围。
总的来讲,八批闪电平均下来是50公里那次测试的千倍以上肯定是有的。
事实上,随便一道闪电的威力都不可小觑,毕竟温度高达1.8万摄氏度以上,电流是330万安培,电压是110亿伏特。
所以亨利更加着重于持续的时间。
一道闪电的电击时间为约为0.2秒,所以亨利以这个频率释放电击就可以保持连续的攻击输出。
亨利神识投射在符文上,天际距离亨利70公里处多个雷暴云单体瞬间成群成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连绵十几公里的雷暴带。
此时地面上屏住呼吸观看的戴春荣感觉似乎是末日天灾突然降临一般。
从天地骤变到现在只不过短短几秒钟!
“咔嚓.噼啪”
70公里高空处一百道宽十几公里的红色柱状闪电猛劈而下,瞬间击打到槟城海军基地上面。
“轰隆隆”
温度超过25000°c的闪电群直击而下。密集至极的闪电形成了瀑布状和丝带状,似乎雷神在肆意发泄自己的怒火。
空气剧烈振动发出高达120分贝的雷击声,震耳欲聋。
在亨利的感知中,所有军舰的风帆都被点燃,很多木制的部分都冒出熊熊的火光。
“咔嚓.噼啪”
亨利可以精准控制这些闪电的打击范围和目标,因此天上闪电都呈现出顶端宽达几公里的布幕状,随着下落极速收窄,打击到海面上的船舰时变成了枪尖一般。
紧接着是第二波红色闪电直击而下,船舰上绝大部分的易燃物都燃烧了起来。
接着是第三波红色闪电,似乎天神的怒气一波又一波涌过来,永不停歇。
“轰隆.”
三艘船艇上的炸弹开始殉爆。
这年代战舰上用来填充在弹头内的炸药还是传统的黑火药,很容易被引爆。
红色闪电一波接着一波落下,形成了漏斗形的水流状,仿佛因为太过密集而凝成了雷电液。
“轰隆隆”
天上的落雷与海军基地上的炸弹轰鸣声不断呼应。
在刺眼的红色闪电照耀下,就像末日之门被打开,魔神正在倾倒炽热的地狱熔浆。
在亨利的感知中,在第四波闪电过后那八艘军舰上面已经没有了人类气息。
1.6秒钟之后,天上的末日闪电骤然消散,只有轰隆隆的闷雷声犹自在天际回荡,不过越来越弱,好像是雷神逐渐关上了雷池大殿的大门。
事实上,即使没有炸弹殉爆,这些战舰也很可能会被击沉。
因为电击很可能对舰体造成电化学腐蚀,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下,电击造成的损害可能会加速。
此外,如果电流强大到一定程度,它可以直接损坏舰体的结构和装甲,导致舰体出现漏洞,进而影响舰船的浮力和稳定性。
在如此极端情况的连续电击下,很可能会导致铁甲舰失去控制,最终沉没。
至于船上的船员,更是十死无生。
从亨利开始冥想并发动攻击,到一切终结,用时不超过5秒。
虽然现在是凌晨3点半,但是这么密集和诡异的电击还是惊动了一些人。
婆罗洲就有四个人被惊动,然后注意到了这副恐怖的天象。
戴春荣则独自站在主卧室的阳台上,整个人都呆住了。
‘煌煌天威.’
良久后他才喃喃自语道。
亨利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即使现在自己赶到东方大陆去,也没有足够的行动时间。
于是他拿出小牛皮沙发和茶几,坐下后拿出烤牛肉、德式烤猪蹄、意大利披萨、蔬菜芝士沙拉和一瓶自酿啤酒,开始享用一顿丰盛的宵夜。
一个小时左右之后,亨利和三雕直飞500公里开外的亚齐。
此时荷兰殖民者在海峡的驻军主要集中在亚齐。
亚齐位于苏门答腊岛北端,马六甲海峡出口处,具有重要战略和贸易地位。
1873年3月,荷兰殖民者派战舰入侵亚齐,挑起亚齐战争,占据了亚齐的司马威海军基地。
1874年1月,荷军占领首都大亚齐和王宫并宣布兼并亚齐.
亚齐地方封建主拥立新的素丹,领导亚齐人民继续开展抗荷斗争。
1881年,荷兰殖民政府宣布亚齐战争已经结束,但实际上荷兰军队仅控制交通干线,亚齐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荷兰殖民者已耗费上亿盾的军费。
皇家荷兰海峡军团中欧罗巴军有8000人,土著军有17000人。
海军大约3200人,都是欧罗巴军团,拥有十二艘战舰,大部分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