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镜中鬼影(十)(1 / 3)

陶勉望着李长曳,道:“还能为了什么呢?无非是他在江南的那些莺莺燕燕,不愿让我知道罢了。”

李长曳斜睨他一眼:“那可不一定。”

陶勉微微一顿,抬眸看她,似笑非笑:“你竟会如此觉得?”

李长曳道:“这几日,我与三殿下有所接触。他虽行事荒唐,但绝非愚笨之人。罢了,你们之间的事,我也不参和。”

陶勉略一沉吟,似乎在权衡什么,片刻后,他叹了口气,道:“罢了,告诉你也无妨。这事,是为了孟丞相。”

李长曳微微一怔,随即皱眉道:“他的准岳祖父,孟丞相?”

陶勉侧眸看她一眼,意味深长地纠正道:“现在,已经不能这么称呼了。”

李长曳心头微动,未再开口,只是静静地听他往下说。

陶勉继续道:“孟丞相乃士林之尊,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但你也知道,当今圣上性子莫测,而孟丞相又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这样的人在朝中,终究是会与圣上起冲突的。被贬回家,不过是迟早的事。况且传闻他二人不和已久。”

他顿了顿:“于是,三殿下让余先生提前在孟家老宅安顿好一切,以防——”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李长曳点点头,心中已然明白了几分。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如今这位天子,被贬谪的官员少说也有两位数。

失势之后,那些曾经在朝堂上得罪过的人,早已磨刀霍霍,等着落井下石。若无外援,等待这些大臣的,往往是最惨烈的结局。

孟丞相倒算是运气好,起码有人提前为他铺路,三皇子能一路打点,也算是有心了。可惜,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福分。

她的视线微微一沉,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名字——姚丞相。

与刘家庄有渊源的姚家,当年何等风光。据说姚丞相执掌朝政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可当他一朝失势,便如残枝败叶,被无情碾压。朝堂之上无人为他求情,圣旨一下,全家老小尽数流放西北,最终,竟无一人生还。

想到这里,李长曳抬头望向陶勉,话题一转,直截了当地问道:“你觉得这次,谁最可疑?”

陶勉收敛笑意,目光沉了几分:“那个哑巴少年。”

李长曳倒是毫不吃惊:“你也觉得是他?”

陶勉缓缓点头。

李长曳沉吟片刻,低声道:“来之前,我翻阅了不少关于刘家庄的记录。这个地方,从几年前开始,便频繁传出路人失踪或遭劫的传闻。不仅仅是官员,就连普通商旅,也有人曾在此地无故失踪。但被抢之人极少报案,这件事便不了了之,最终只成了民间流言。”

陶勉指尖轻敲茶杯,似是在思索,片刻后,他缓缓道:“第一个被害者,孙巡检,恰好前些年一直掌管刘家庄。”

李长曳眉心微蹙,顺着他的思路追问:“你的意思是?”

陶勉目光微深,透着几分若有所思的意味:“孙巡检已故这件事,至今还未公告于天下,这段时日多是他的副职来处理刘家庄的事情。或许,孙巡检对这件事并非不知情,甚至极有可能默许了这种情况。亦或者。”

他顿了顿,目光微冷,“他本就是这件事的一环。”

李长曳沉默不语,指尖缓缓摩挲着杯沿,像是在理清脑海中的线索。

不久后,她开口道:“只是,我总觉得有哪里疏漏了。这案子,似乎有什么关键点被忽略了。”

陶勉安慰她:“你对自己太过苛求。既然对方愿意透露这么多,不如等等,看他们还会不会主动找来。”

他说罢,便微微仰头,看着天空,此时风平浪静,竟让人有几分难得的清闲。

他正想再说些什么,却听见身旁传来浅浅的呼吸声。

侧目望去,李长曳竟趴在小案上睡着了。她眉宇微蹙,像是在梦中也不肯放松片刻。

陶勉望着她,微微挑眉,倒没想到她竟困倦至此。

他轻叹了口气,想着这几日她实在劳累,也没再喊醒她,伸手替她拢了拢垂下的衣袖,压低声音自言自语道:“这下倒好,该怎么送回去?”

他正犯愁,就见春云从里间走来。春云见状扑哧一笑,压低声音道:“陶大人,这事还是交给奴婢吧。”

说着,便上前欲扶李长曳去休息。

陶勉正要帮忙,手刚伸到附近,却见李长曳微微一动,缓缓睁开眼。

她愣了一下,显然还未完全清醒,随即意识到自己竟是睡着了,面上浮起一丝不自在。

陶勉也是僵在原地,这手收回来也尴尬,不收回来更尴尬。

春云看着这两人之间微妙的沉默,笑着打破了这股尴尬,适时开口:“刘家庄的那位老伯来了,现下在堂屋候着,二位快去看看吧。”

李长曳闻言,抬眼与陶勉对视一瞬,随即站起身。

堂屋内,一位老者正坐在桌旁,正是他们进村时第一个见到的那个花白胡子的老人,也是方才第一个嚷着要报官的人。此刻,他脸上的神色却与方才不同,满是愁苦,神情凝重。

在他身边,竟然还跪着那个哑巴少年。他被麻绳捆住,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