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豪迈之言,震动历朝皇帝(2 / 3)

其实还是觉得不好。 但面前这位可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朱元璋都这么明显的表示了态度,谁还敢在朱元璋面前不知死活? 朱元璋看谁不爽,那可是真要杀全家的! 朱元璋呵呵大笑,指着姚广孝道: “你,即日起作为钦差前往北平城,给朕调研一下迁都的可能性!” 群臣闻言,都傻眼了。 蓝玉忍不住道: “陛下,您真就因为这句话,动了迁都的念头?” 朱元璋放声大笑。 “有何不可!”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表情震动,喃喃自语。 “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好,好,好啊!” 秦始皇连说三个好字。 扶苏看了一眼秦始皇,小心翼翼地开口。 “父皇不会也要迁都到蓟城吧?” 蓟城,就是燕国之前的都城,北平城的前身! 秦始皇哈哈一笑,断然摇头。 “那怎么可能?关中就是大秦的根,大秦的都城是永远都不可能离开关中的。” 扶苏和面前的大秦群臣这才松了一口气。 要是秦始皇也想着要迁都,那事情就大条了。 秦始皇呵呵一笑,目光神往地看着金幕。 “但这朱棣,朕确实没有看错他。” “能说出这样话的皇帝,必然是史书留名的好皇帝!”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一拍大腿。 “彼其娘之,这话硬是解气!” “好一句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好个大明燕王朱棣,好一个小项羽,朕喜欢,太喜欢了!” 说完,刘邦目光又转向太子刘盈,顿时皱眉。 刘盈从各种方面来说,和朱棣都相差甚远。 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刘邦有些郁闷的叹息一声。 朕不是千古四帝也就算了,怎么那朱元璋不但是千古四帝,还能生出朱棣这么厉害的儿子呢? 上天不公啊! 另外一个大汉世界中,汉武帝看着面前的金幕,目露精光。 “天子镇国门,君王守社稷?” “妙啊。这朱棣之言,深得朕心!” “呵呵,朕的大汉若不是根基在关中,朕都想迁都到蓟城去,暴打匈奴人了!” 在汉武帝的身边,卫青笑道: “陛下何必如此冒险?有臣等为陛下收拾匈奴恶贼也就是了。” 霍去病点了点头,傲然道: “匈奴者,不过土鸡瓦犬罢了。陛下何必要跑到北边去受冷,臣等自会追亡逐北,将匈奴单于的人头给陛下带回来!” 汉武帝抚须大笑,神情得意。 “朱棣虽有才能,但终究不如朕有尔等二人这般绝世名将!” “这便是为何朕名列千古四帝,而他不行的原因。” 霍去病笑了笑,道: “那秦始皇和陛下并肩也就罢了,唐太宗和明太祖也能名列千古四帝,臣是有些不服气的。” 汉武帝看了一眼霍去病,笑道: “去病儿,你啊,就是太年轻气盛!” “这金幕视频制作者,是何等惊才绝艳的人物。能被他列入千古四帝的人,必然都有着不世功业,你不必质疑。” 霍去病道:“喏。” 话虽如此,从霍去病的眼中还是明显能看到不服,以及熊熊燃烧的斗志。 什么千古四帝,还要和别人排排坐吃果果,有甚意思? 我,冠军侯霍去病,一定要帮助陛下成为华夏唯一的万古大帝!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 【大明京师北迁,客观而言,有利有弊。】 【好处在于,大明确实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来自北方瓦剌鞑靼的进攻。】 【从迁都北平到大明灭亡为止,整整两百多年时间,北平以南的领土从未长时间的被蒙古人占据,大明北部边疆基本上是固定在了朱棣的时代。】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大明每年为了保护就在边疆的军师,不得不投入巨量的军事资源。】 【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决定停止郑和下西洋以及北伐瓦剌鞑靼的 扩张性国策,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大明内政。】 【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大明朝廷选择裁撤卫所,继续收缩九边防线。】 金幕画面的大明地图,又一次缓缓向南一点点收缩。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冷哼一声,颇为不满。 “高炽这个臭小子,不喜欢打仗,是优点,也是缺点!”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 但由于瓦剌鞑靼的存在,如果不能用战争驱逐这些蒙古人,又会导致大明丢掉领土,丧失对边疆的控制力。 这其实就很尴尬。 【等到了明仁宗之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大明更进一步的收缩,撤回了所有在漠南的卫所,同时还撤出了朱棣在位时征服的安南。】 朱元璋咦了一声,目光落在了金幕中那幅大明地图上。 果然,那里真有安南! 朱元璋疑惑看着朱棣。 “你想打安南?” 朱棣愣了一下,点头道: “儿臣真想打,那毕竟是汉唐故土!” 朱元璋哦了一声,瞪了朱棣一眼。 “打下来了又放弃,这就是你的好孙子朱瞻基!” 朱棣擦了擦汗水,有些尴尬地开口。 “父皇,高炽那小子的媳妇身怀六甲,还得过两个月才生呢,您因为一个没出生的孙子骂儿臣,儿臣是不是有点冤枉了?”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朕是你老子,骂你两句怎么了?不服憋着!” 朱棣:“……” 行,现在骂人都不用找理由了,直接一个当爹的身份压下来就完事。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虽然都选择了战略收缩,但这两父子在位时,大明边疆总体较为平静,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整个大明蒸蒸日上,具备了盛世气象。】 【是以,这段时间又被称为“仁宣之治”。】 朱棣看到这里,顿时乐了。 “父皇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