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几个鞑子垫背!” 月亮渐渐升至高空,月光越发明亮,将整座大地染成银色。 银色之下,是浓重的血色。 四万明军骑兵,全军覆没。 尸体漫山遍野,触目惊心。 在谷底最中央的一片地带,战斗还在持续。 朱勇奋力而战,杀了不知道多少敌人。 但每一个敌人倒下之后,总有更多的瓦剌人出现在朱勇面前。 “成国公小心!” 身边突然传来一声嘶喊,朱勇猛然转头,正好看到刘僧的身影冲过来,挡住了一名瓦剌骑兵对朱勇后背刺来的长枪。 朱勇大怒,一剑将这名瓦剌骑兵斩首。 剑刃发出一声裂响,从中折断。 这把大明宝剑,也已经杀到不堪重负! 朱勇抱住刘僧身体,悲愤大喊。 “刘公公!” 刘僧心脏已被洞穿,甚至都来不及说些什么,只是对着朱勇露出一个笑容,随后脑袋一歪,魂灵归于地府。 朱勇怒火熊熊,猛然站起。 “鞑子,来,让尔等知道尔国公爷爷的厉害!” 朱勇手持刘僧之剑,奋力杀敌。 片刻后,刘僧之剑也断了。 朱勇再无武器,干脆从身后取下长弓。 箭矢早以射完,朱勇就这么挥舞着长弓迎敌。 用弓头戳,用弓弦勒,用拳头打,用脚踹! 有瓦剌人在朱勇面前大喊。 “投降不杀!” 朱勇怒吼: “老子堂堂华夏大明成国公,投你奶奶个腿!” 瓦剌人不再劝降。 无数兵刃相加。 一道刀光划过朱勇右肩,将他右手切断。 又一根长枪命中他的左侧大腿,让他无法动弹。 剑光贴地而来,将朱勇右小腿削飞。 最后一道剑光抹过朱勇的脖子,他的头颅飞出,咕噜噜地掉在地上,滚了好几圈。 大明成国公朱勇,终于再也不动了。 围攻朱勇的上千名瓦剌骑兵,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敬畏地看着已经四分五裂的朱勇,不但没有向前,反而悄然后退几步。 人群散开,也先带着众将出现。 也先表情复杂,开口道: “想不到大明糜烂至此,竟也有如此忠义之士。” 一旁突然有人开口道: “太师,这成国公朱勇,其祖先乃是太祖忽必烈麾下勇士,负责镇守江苏。” 也先微微一怔。 “竟是我们蒙古后裔?” 又有人道: “太师,那恭顺侯吴克忠兄弟也是我们大元后裔,吴克忠本名答兰,祖先应该是出自兀良哈、朵颜诸部。” 也先表情极度复杂,良久之后才一声叹息。 “既是蒙古勇士,又为何要给大明效死!” 瓦剌众将默然无言。 片刻后,也先突然又笑了起来。 “本太师刚刚还说,这大明哪里来的猛将呢?” “搞了半天,原来是我族勇士!” “哼,本太师倒要看看,没了这些我族勇士,那朱祁镇还拿什么跟我们对抗!” 也先毕竟是出色的领袖,三言两语之间就已经把瓦剌人的士气重新点燃。 他们纷纷翻身上马。 也先大手一挥。 “走,追上去,让朱祁镇那个臭小子知道,什么叫做天高地厚!”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难得动容了。 “没想到,吴氏兄弟和朱勇竟然都是蒙古人……” 大秦群臣也是惊讶不已。 对于大秦而言,匈奴其实就和南方的百越一样,属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异族。 这种异族,按照大秦的政策来说,要么投降成为奴隶,要么死! 大秦,就是这么霸道! 蒙毅深吸一口气,不敢置信地开口道: “若是按照开国时间来算,朱勇和吴氏兄弟,他们的祖先投诚大明的时间最多也就五十年。”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也就是说,这三人多半是祖父或者曾祖父时候才成为大明人的。” “三代时间,便从鞑子变成了一个愿为大明效死的勇士。” “看来,朕之前还是低估大明了。”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 为华夏效力,不难。 难的是,明知身死,在面对着几十年前还是同族的瓦剌大军,依然慷慨赴死。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早已在内心之中将自己认定为华夏的一部分。 这才是真正的难! 扶苏突然开口。 “父皇,儿臣觉得,此事其实不难。” 秦始皇和大秦群臣都愣住了。 蒙毅不由道: “太子何出此言?” 许多人心中也暗自好笑。 这太子,莫不是看了几个盘点视频,开始膨胀了? 扶苏正色开口: “父皇可能忘了,在许多年前,平王东迁之后,关中全是犬戎等异族。” “是我大秦先祖出子,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经历百年努力,才让关中重归华夏。” 听着扶苏的话,越多人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在场都是大秦臣子,这段大秦发家的历史,谁不知道? 扶苏继续道: “儿臣想说的是,当年被大秦征服的那些戎族,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死了吗?” 秦始皇听到这里,心中一动,突然明白了什么。 “你的意思是……” 扶苏微微一笑。 “别的不说,辅助秦穆公成就霸业,击败戎王,威服西戎的由余,不就是戎族人吗?” “晋文公从晋国出逃的时候,接纳他的第一战不就是自认华夏的狄(翟)国国君吗?” “白狄建立的中山国,明明肤色白皙异常如西域人般,不也崇尚华夏之风,举国上下皆能说一口流利雅言(周朝官话)吗?” 扶苏看了一眼蒙毅,以及其他大秦群臣,淡然道: “炎黄击蚩尤于涿鹿,此华夏之生也。” “周公定礼仪于镐京,此华夏之知也。” “昔武王封千名诸侯,分华夏国人于城,野人于田,何也?” “国人,知礼仪也。野人,被发左衽,断齿刺字,不知礼也
第137章 朱勇吴氏悲歌,打动历朝皇帝,扶苏直言华夏不该如此小!(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