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一连发了几十条弹幕,还不过瘾,又大手一挥。 “快,取笔墨来,朕要作一首诗,抒发朕得见诗仙真容的感想!” 朱棣在一旁听到这句话,突然想起了什么,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 朱元璋曾经写过一首诗。 《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一想到这里,朱棣心中不由涌起一股冲动,很想开口对朱元璋说一句: “父皇,就您这个水平,要不……咱还是别作诗了?” …… 金幕之中,视频还在继续播放。【华夏五千年,最重要的文化瑰宝之中,必有唐诗和宋词在列的。】 【而唐诗公认的两座最高峰,无疑便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这两人,都生活在唐玄宗的时代,都被后世无数人所敬仰,是当之无愧华夏最出色的文化大家。】 【但以两人的绝世才情,李白只不过靠名声当了一个毫无用处只能在宴会上献诗暖场的翰林学士,杜甫更是只当了一个蕞尔小吏,一声颠沛流离。】 【李白和杜甫两人,正是大唐时期无数寒门士子的写照。】 【虽然大唐已经有了科举,但此时的科举完全被门阀大族所垄断,寒门士子纵然才情再如何出色,一个九品小县令可能都已经是毕生终点。】 【在大唐前中期,凭借着所向无敌的军队和盛世富饶景象,寒门士子们纵然怀才不遇,也无处发作。】 【可这种门阀对官员的垄断,到了灾祸频发,矛盾深重的天宝后期,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发作了出来。】 看到这里,无数的弹幕瞬间刷屏。 【宋太祖赵匡胤:李隆基真该死啊!】 【宋仁宗赵佶:李隆基真该死啊!】 【元世祖忽必烈:李隆基真该死啊!】 【明太祖朱元璋:李隆基真该死啊!】 …… 看着无数弹幕疯狂刷屏,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有些头皮发麻。 “怎么回事,就两个诗人,竟然能引来后世这些朝代皇帝们的怒火?” 大殿之中,贞观群臣也是面面相觑。 在场的大臣们,诗人当然也有不少。 但作诗对他们来说,终究也只是小道。 他们同样也理解不了,后世这些君王们对李白、杜甫这两位大诗人的感情! 长孙无忌迟疑半晌,开口道: “陛下,要不……咱们对诗人好一点?” 李世民沉吟不语。 这位贞观大帝,在短暂的震撼过后,已经摆脱了这种情绪,关注到了金幕视频之中刚刚所说的最关键的一点。 门阀对官员阶层的垄断! 北周、大隋、大唐都是靠着关陇门阀的支持起家,这是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早在看到盘点视频晋惠帝司马衷那一段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意识到了门阀的危害,也购买了《大明科举》。 只是《大明科举》之中的那个科举制度,一旦真正实施,必然会遭到门阀的强烈抵抗。 纵然是千古大帝李世民,考虑到大唐如今的实际情况,也是犹豫再三,如今尚未正式实施“大明式科举”。 但这一刻,李世民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紧迫感。 难道说,门阀发展到大唐这一朝,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了吗?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李隆基见到了安禄山之后,对其越发信任,将安禄山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安禄山又呈奏章请求任命自己为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也被李隆基全部批准。】 【借着这些新任官职,安禄山暗中从陇右、楼烦等大唐马场调出了数以万计的战马,全部都送到大本营范阳。】 【一个月后,安禄山离开长安,回返范阳。】 画面之中,安禄山在离开长安后脸色顿时一变,沉声道: “快,以最快速度回归范阳!” 安庆绪闻言一愣,道: “父亲,陛下那边不是已经消除了对咱们的疑心了吗?” 安禄山冷冷一笑。 “消除?你是小瞧咱们这位陛下了。” “李十郎那么有心机的人,在陛下的手下当了那么多年的狗,一旦被陛下怀疑,还不是立刻扶持了一个杨国忠起来?” “如今有杨贵妃在,杨国忠是轻易动不的了,那陛下迟早会把刀子放到老子的头上!” “快走,越快越好!” 【安禄山离开长安后,每日以三四百里的速度疯狂前进,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大本营范阳。】 【随后,安禄山越发紧锣密鼓地准备起了战争。】 【两年后,李隆基给安禄山在长安的大儿子安庆宗赐婚,要求安禄山前来观礼,安禄山推辞生病不去。】 【安禄山心知这样的举动定然会让李隆基怀疑,于是在安庆宗成婚不到一个月后,安禄山正式在范阳城举起反旗。】 画面之中,安禄山站在范阳城的大都督府大堂上,他的面前是几十具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众多亲信。 安禄山沉声开口。 “各位,当年大唐出了个奸臣李林甫,危害大唐世人共知。” “好不容易李林甫死了,又来了个杨国忠!” “老子和杨国忠斗了一辈子,但他现在请了圣旨要杀老子。” “你们都是老子的亲信,老子一死,你们也活不了!” 说到这里,安禄山指了指面前的诸多尸体。 “这些人,全部都是杨国忠的心腹,今天他们谋划想要杀老子,被老子先下手为强了。” “现在你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等着老子被第二波朝廷使者砍头,要么就跟随老子起兵杀到长安去,砍了杨国忠那奸臣的脑
第171章 诗仙李白登场,安史之乱正式爆发(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