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李亨的骚操作,让李渊和李世民都无语了,杜甫再登场(7 / 7)

,老妪忍不住哭了起来,极为伤心,令人动容。  那小吏面无表情地看着老妪,冷冷道:  “少说废话,叛军乱起,这中原之地,谁家没死过几个人?”  “如今上官命令下来,尔等做不到,那我只能拿尔等是问!”  杜甫听到这里,心中怒气不由上涌,直接开门走了出去。  “阁下,这位老妇已然承受丧子之痛,你又何必如此冷嘲热讽?”  小吏看到杜甫先是一惊,随后眼睛一亮。  “好啊,没想到尔等竟然还在家中私藏青壮不去服役?”  “来啊,给我把他拿下,押去前线大营!”  杜甫心中一惊,立刻拿出文书,喝道:  “我乃邻县官吏,奉命前往洛阳公干,尔等可不要乱来!”  小吏接过杜甫手中文书,皱眉片刻,非常不情愿地挥了挥手。  “好了,这位确实是杜大人,尔等都散了。”  看着几名随从散开包围,杜甫心中一松,又对着小吏道:  “我今日投宿于此,觉得这位王老……太,确实是个好人,阁下又何必为难她呢?”  他知王老翁逃跑必有内情,故而言语之中刻意避免提及。  小吏露出无奈表情,对着杜甫倒起了苦水:  “杜大人,你是有所不知啊,如今叛军乱起,四处都要打仗征兵。”  “咱们县这边,九名节度使,各个都派人过来要人、要钱、要粮!”  “您想啊,节度使大人,那一个个都是天上的大人物,咱们县的县令敢违逆吗?”  “我等也是奉命而为,还请杜大人不要阻拦我等。”  “若是我这一次不能满足县令大人的要求,那么我也是要有大麻烦的。”  “大家都是官场同袍,还请杜大人通融一二。”  杜甫闻言,不由默然。  节度使,对于眼前的杜甫而言,何尝又不是天上的大人物呢?  杜甫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阁下应该也看到了,这村正家里确实无人,还请到其他地方去征兵吧。”  小吏闻言,不由迟疑。  就在此时,那老妪突然开口。  “若是大人不弃,老身愿意跟随大人从军。就算不能上阵杀敌,在营地之中给大军煮些餐食,做些洗衣服的活计还是可以的。”  “还请大人放过我家老王吧。”  听着妇人的苦苦哀求,小吏皱眉片刻,视线扫到杜甫,露出极不情愿的表情。  “罢了,那尔就速速跟我前往邺城大营,走快些,说不定还来得及给大军煮明日朝食!”  老妪跟着小吏等人离开,院子之中重新变得安静下来。  杜甫看着砰一声关紧的大门,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抓住什么。  但最后,他只是长长地叹息一声,转身回到了屋子里。  天亮了。  眼圈通红的杜甫走出房间,牵马准备离开。  一个声音响起。  “多谢杜大人昨夜搭救之恩。”  杜甫愣了一下,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昨夜消失的王老翁,又出现了。  杜甫看着王老翁,表情极度复杂,想要说些什么,痛斥一番这个抛下妻子独自逃跑的懦夫。  但最终,杜甫只是叹息一声,从袖子之中又拿出了一锭银子,交给老翁。  “保重。”  在老翁千恩万谢之中,杜甫策马离开。  画面一转,杜甫坐在黄河的渡船上,思绪万千,提笔在桌案上写下了一首诗。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  良久,杜甫丢下手中毛笔,一声长叹。  “这乱世,究竟何时才能重归宁静?”  听着杜甫的叹息,金幕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尽皆默然。  朱元璋也是一声长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等了好一会,朱元璋突然皱眉,道:  “朱棣那臭小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