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曹操李世民教子,太平天师张角登场(1 / 6)

秦始皇闻言,沉吟良久。  “诸位卿家,尔等是什么想法?”  群臣对视一眼,齐声道:  “臣等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蒙毅道:  “太监这般物种,实在非人。若陛下有心将其废除,便是普天下所有人的幸事。”  群臣纷纷附和。  对于太监,没有任何人有好感。  说白了,太监之所以强行被创造出来,仅仅就是因为皇帝对自己会被戴绿帽的恐惧。  和大臣们并无什么关系,如今取消,大臣们自然也不会有任何异议。  更何况,在亲眼目睹了十常侍为祸东汉朝局之后,众人对太监的憎恨和不满就越发强烈。  秦始皇闻言,淡淡道:  “那就从今日开始,将宫中所有太监迁出,去给朕修建陵墓吧。”  “从今往后,大秦任何皇帝不得再招太监入宫,大秦亦废除阉割之刑罚。”  秦始皇的这个命令,立刻得到了群臣的称赞。  “陛下圣明!”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看着金幕里的那条“狗官”,嘿嘿地笑了起来。  “这个小刘宏,倒是有点意思,若是他能和朕混上一段时间,说不定也是个人才。”  萧何咳嗽一声,纠正了一下刘邦。  “是被陛下教导一段时间。”  混?  这种字眼怎么能从大汉皇帝的口中说出来呢?  就离谱。  刘邦哈哈大笑,道:  “其实朕觉得刘宏还是非常聪明的,只可惜没人教育,好好的孩子被弄成了一个昏君,唉。”  说着,刘邦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太子刘盈。  这个娃,朕从小教导到大,怎么就不能让朕满意呢?  或许,这就是天赋差距了吧?  刘邦又看了一眼刘恒。  这小子,看起来倒是心思挺深沉的,有点朕的风范了。  哦,不对。  朕是嬉笑怒骂,玩弄群臣于股掌之中。  这小子眼下离朕的境界,差得还是有点远。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刘宏走入一座灵堂之中。  既然是灵堂,当然就会有一副棺材。  既然是棺材,里面当然就得躺着一个人。  大宦官曹节就躺在棺材里,一动不动。  这位曾经前往迎接刘宏登基,跟随刘宏多年,忠实充当刘宏狗腿子角色,一路除掉侯览、王甫等十常侍的大宦官,死了。  刘宏看着曹节的尸体,叹息道:  “老曹啊,你是个会办事的。”  “你现在死了,将来怕是没有人能给朕搞来这么多钱了。”  一旁的赵忠和张让闻言,表情都颇为古怪。  张让忙道:  “还请陛下放心吧,老奴等将来一定学习曹大人,为陛下搞来多多的钱。”  刘宏意兴阑珊地嗯了一声,开口道:  “赵大张二,你们两个虽然和朕的父母一样亲,但你们的能力朕还是明白的。”  “这样吧,今后你们两个接任老曹的位置,张二负责召集十常侍议事,赵大负责拍板。”  赵忠张让面面相觑。  之前的曹节,一个人就能召集十常侍商议,并拍板做出最终决定。  如今曹节死了,赵忠张让本想争一争曹节的位置,也来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没想到,最后竟然是一人拿到了一半权力!  两人无奈,只能道:  “谨遵陛下之命。”  刘宏又想了想,道:  “唉,你们两个人办事,朕还是有点不放心。”  “这样吧,从今天开始,少府的侍中曹升级为侍中寺,定员八人,都省尚书事,负责审议尚书台那边通过的政事,审议通过来再报到朕这边来。”  赵忠张让又一次面面相觑。  原本尚书台基本就是十常侍的一言堂,之前曹节只要在尚书台那边通过了,就要下发各地州郡实行。  现在好了,曹节的权力一分两半,赵忠张让相互掣肘也就算了。  怎么还多出了一个审议机构来?  这岂不是意味着,将来赵忠张让就算相互妥协出了结果,还得这个新的侍中寺审议批准才能下发州郡?  仔细一想,等于原先属于曹节的权力,直接被分成了三份!  赵忠沉吟片刻,试探性地开口。  “陛下,这侍中寺的人选,也是从咱们这些奴才里面挑选吗?”  若侍中寺八名尚书都是太监,倒也好办。  大家都是没鸟的,大不了将来多分点利益出去便是。  刘宏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  “你们这些太监啊,最近做事是有些过分了,若是把侍中寺交给你们,那些士人怕是还要闹出什么乱子来,朕不放心啊。”  “所以侍中寺的八名尚书,就从鸿都门学里面挑选吧。”  赵忠张让顿时沉默。  鸿都门学,是前几年刘宏设立的一处教学机构,和太学并立。  鸿都门学跟太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太学生大部分都是通过“举孝廉”等方式,由各地官员、地方豪强家族推荐上来的。  不用想也知道,这种推荐出来的人选,都是官员或者豪强们的子弟,正经的统治阶级内部消化。  而鸿都门学,则是由刘宏命人专门选拔,所有里面的学子一律出身于寒门,也就是小地主家庭。  这些小地主家庭的子嗣,他们一方面家境足以支撑读书费用,另外一方面能力又不足以获得进入太学的资格。  故而,每一个进入鸿都门学的士人,对刘宏都是感激涕零,忠诚度爆表。  毕竟没有鸿都门学的话,这些士人们一辈子也别想突破举孝廉制度和太学制度的双重封锁,成为大汉的官员。  刘宏用鸿都门学的士子出任侍中寺八名尚书,这就意味着侍中寺将会成为刘宏说一不二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