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秉忠点头道: “正是这个道理。臣很明白,蒙古人是征服者,这个世界是以拳头为尊,臣等汉人既然输了,那就只能服输。” “但服输的同时,臣也希望能为自己的同族尽可能地创造更好的条件。” 忽必烈脸上的表情越发沉凝了。 最好的条件,居然只是北方汉人三等,南方汉人四等…… 忽必烈叹息一声,道: “秉忠,你也知道,很多事情朕是身不由己的。” “朕毕竟是个蒙古人,这种汉化程度已经引来了族人的强烈不满,哪怕再多汉化一点点,蒙古贵族们对朕的反弹都会大上十倍、百倍!” 刘秉忠点头,非常诚恳地开口: “所以臣这些汉臣,心中绝无任何埋怨陛下的意思。” 忽必烈突然一笑,道:“但朕现在已经决定了,等会就召集群臣,商议废除四等人制度!” “啊?”刘秉忠猛然抬头,不敢置信地看着忽必烈。 忽必烈抚须而笑: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刘秉忠点头,忍不住道: “陛下,这会遭遇非常巨大的阻力,甚至可能会爆发国内,乃至大元高层的叛乱!” 忽必烈哈哈大笑了起来。 “朕是蒙古帝国大汗,是大元王朝皇帝。朕这一生戎马天下,什么样的危险没见过?” “区区叛乱,何足挂齿!” 刘秉忠大喜过望,直接跪在地上。 “臣替天下所有汉人,多谢陛下的大恩大德!” 一旦废除了四等人制度,大元王朝就和其他王朝一样,所有人都是平等了。 当然,蒙古人作为统治阶级,必然还会享受一定的特权。 但至少不会像现在一样,北方汉人只是蒙古贵族的奴隶,南方汉人甚至奴隶都算不上,只能算猪狗牛羊! 忽必烈做出决定之后心情大好,笑呵呵地开口道: “秉忠啊,你知道朕为何会这么做吗?” 刘秉忠想了想,不确定地开口道: “莫非是因为陛下看了大清和高氏北齐的视频?” 忽必烈点了点头,笑道: “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大清和北齐的视频让朕意识到,若是大元王朝不能真正汉化融入华夏族之中,那灭亡就是迟早的事情。” “朱允炆、朱祁镇两篇视频中对大明开国的介绍,更是让朕知道了大元寿命甚至无法过百年的残酷事实。” “但那些都不是重点。” 忽必烈说到这里,抬头看向了半空之中那巨大的金幕,轻声自语。 “真正的重点,是金幕。” “朕现在可能已经明白金幕是什么东西了。” 刘秉忠吃了一惊: “陛下竟然看穿了金幕作者的身份?” 金幕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刘秉忠私下里和其他人讨论过无数次,都没有得出结论。 忽必烈笑呵呵地开口: “不,朕看明白的是金幕的本质。它并非什么神灵的恩赐,而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缩影和回馈。” “金幕不分民族出身,对历朝历代的华夏皇帝一视同仁,就是希望我们这些华夏皇帝能让治下的华夏帝国变得更好,让华夏文明变得更加辉煌!” “所以,朕啊,从今往后,就不当蒙古人的皇帝了。” “朕要当的,是大元治下所有民族,包括蒙古人、汉人、色目人、金人等等,所有人的皇帝。” “朕要当的,是华夏历史上最强王朝的皇帝,是将来无数华夏子孙都会交口称赞的华夏族皇帝!” 忽必烈说到后来,他的语气无比凝重而严肃,他的表情无比认真而诚恳。 刘秉忠愕然抬头,不敢置信地看着忽必烈。 这一刻,他似乎看到了这位大元开国皇帝的身上,散发着某种夺目的光彩。 刘秉忠深吸一口气,突然双膝下跪,五体投地行了一个大礼。 “华夏人刘秉忠,拜见华夏皇帝忽必烈陛下!” 忽必烈放声大笑,快步走下台阶,亲手将刘秉忠扶起。 “刘爱卿,将来还请多多指教!”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十四皇子胤褆的出发点或许仅仅是为了稳固大清的边疆,为争夺皇位增加筹码。】 【虽然他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失败了,但他真正将藏地纳入华夏治下的功劳是实打实的。】 【胤褆,确实是华夏的功臣。】 画面一转,皇位上坐着的,已经是头戴皇冠的雍正皇帝。 十四皇子胤褆、八皇子胤禩等人,则垂头丧气。 要么带上枷锁被打入天牢,要么就被幽禁在暗无天日的房间之中。 许多追随这些人的大清臣子身影同样也出现,他们带着枷锁跪在刑场上,被刽子手斩首示众。 就在这一幕幕雍正皇帝巩固权力的画面中,字幕一行行地浮现。 【在康熙朝二十年和准噶尔汗国的斗争中,大清虽然局部上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但总体的大势是一直获胜的。】 【大清稳固建立起了对漠北喀尔喀蒙古、青海和硕特蒙古以及藏地的实际统治,挫败了俄罗斯帝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侵扰,将外东北和库页岛牢牢地留在了华夏文明的版图之中。】 【康熙皇帝作为异族皇帝,他的统治措施对华夏族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是残酷、冷血。】 【但他的种种手段,也的确巩固了华夏文明,让华夏文明的影响力更进一步地在东亚大地上扩展开来。】 【正如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言,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一点在康熙皇帝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长出一口气,皱眉深思良久。 “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第343章 忽必烈领悟金幕本质,朕要当华夏人的皇帝!(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