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清缅战争终落幕,康熙皇帝和胤禛心态炸裂(2 / 4)

奇地开口道:  “那父皇觉得,清军还有希望获胜吗?”  李世民沉吟半晌,缓缓点头。  “有,也只有一计可以让清军获胜。”  李治忙道:  “不知父皇说的是哪一计?”  此时在李治的心中已经闪过了史书上的诸多妙计,比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离间计、反间计……等等等等。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  “这一计,就是秦国王翦当年在面对楚国项燕时候所用的那一计。”  李治愣了好一会才道:  “持久战?”  李世民点了点头。  “对,清军若是想要获胜,只能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  “缅甸只不过是个小国,动用的兵力数量又远超大清,哪里有那么多的物资来长期供应?”“而且别忘了,缅甸刚刚征服的暹罗国内还有郑信在如火如荼的造反呢。”  “内忧外患之下,只要清军保持对峙,不再继续进攻,最多一年半载,缅军要么只能主动出击选择不擅长的野战,要么就只能耗尽所有军粮被迫退军。”  “到那时,清军再追击,重现当年王翦消灭项燕的场景就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了。”  李治张了张嘴巴,过了好一会才道:  “一年半载,那位乾隆皇帝恐怕不可能等得了这么长的时间吧?”  李世民笑道:  “朕也觉得他不能。”  说完这句话,李世民的身体微微后靠在椅背上,悠然开口:  “他若是真能这么做的话,又怎么可能会上得了这个败家子皇帝的盘点视频,成为其中一部的主角呢?”  李治沉吟良久,开口道:  “父皇,儿臣想知道,作为皇帝,究竟什么时候应该选择奇袭突进,什么时候应该选择长久相持呢?”  李世民眉头一扬,笑道:  “你这问题就不对。兵无定势水无常形,任何一场战争都是需要主帅们根据眼前的情况去随机应变的,哪里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呢?”  “你将来若是成了大唐的皇帝,不能下定决心的话,就多问问老臣们的意见吧。”  李治抿了抿嘴,没有开口说话。  问老臣们的意见?  按照李治的性格,等他上台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贞观朝这些老臣们一个个哪凉快哪呆着去!  一旁的长孙无忌看着这一幕,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脑袋又低下去几分。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这一日最接近胜利的进攻被缅军挫败之后,双方的心态和士气明显发生了改变。】  【清军接下来的日子里接连发动了多次攻势,都被缅军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一次次的击退。】  【但对于清军而言,坏消息还不止这些。】  镜头中,清军主帅傅恒正在伤兵营巡视。  这座伤兵营的各座营帐中,乃至外面的地上,密密麻麻的倒着许多清军伤兵。  咳嗽的声音不绝于耳。  一名医官来到了傅恒的面前,一脸惶恐地禀报着。  “大帅,军中感染瘟疫的人数开始增多了。”  “那些没有感染瘟疫的人之中,还有许多也受了风寒,再加上水土不服,病情加重的速度实在太快!”  “我等对此地并不熟悉,大部分药材都需要从云南运来,实在是杯水车薪,难以医治啊。”  傅恒默然半晌,对着医官道:  “尔等全力而为便是,本帅不会责怪你们。”  打发走了医官,傅恒环首四顾,看着满营病倒的伤兵,表情有些黯然。  突然,他又一次地弯腰,剧烈地咳嗽起来。  “大帅!”一旁的侍卫长赶忙扶住了傅恒,轻声道:  “大帅,您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息!”  傅恒哼了一声,擦了擦嘴角,怒道:  “本帅现在最需要的是攻克这座该死的老官屯!”  侍卫长低头不语,眼角的余光却锁定了傅恒刚刚用来擦手的右掌。  在那掌心之中,依旧还是一片让人触目惊心的血红色。  傅恒强撑着,回到了自己的帅帐中。  清军副帅、云贵总督阿桂快步而入,忧心忡忡地禀报。  “大帅,此地过于湿热,瘟疫的传播实在是太快了。”  “眼下营帐之中两万余人,已经有至少三千人染上了瘟疫,还有近万人水土不服,被风寒等各种疾病困扰!”  “还有领队大臣绵康、云南提督本进忠、台湾总兵叶相德、护军统领伍三泰……也都病倒了!”  傅恒表情平静地听着阿桂的汇报,时不时咳嗽几声。  良久之后,傅恒缓缓开口道:  “你也觉得打不下去了?”  阿桂表情苦涩,几番迟疑之后还是硬着头皮开口道:  “大帅,不是下官不想打,可现在这样子若是再打下去,恐怕……”  阿桂没有把话说完,但傅恒却非常明白这位老朋友没说出口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再打下去,恐怕要重蹈明瑞的覆辙了!  傅恒沉默良久,开口道:  “第一尊神威大炮,应该是这两日就能铸造完成,对吧?”  “等神威大炮铸成后,再看一看吧。”  阿桂点了点头,道:  “那下官就先告退了。”  等阿桂退下之后,傅恒一个人静坐良久,终于展开纸笔。  【臣富察氏傅恒启奏大清皇帝陛下……事已至此,臣斗胆请陛下准许与缅甸议和,班师回朝……】  很快,一名八百里加急的信使疾驰而出,没入了北方重重叠叠的山道之中。  画面一转,傅恒坐在了椅子上,注视着远处的缅军老官屯三座营寨。  “开始吧。”  在傅恒面前不远处,一尊无比巨大而崭新的大炮,已经做好了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