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唐宋日新月异,忽必烈找到一统大蒙古帝国的希望(3 / 4)

他看来,现在的大宋,强得让人害怕!  赵匡胤想到这里,也不由感慨出声:  “金幕真是神乎其神,是华夏祖宗们对大宋的庇护啊。”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表情平静,看着面前的刘秉忠。  “哈拉和林那边的战事结束了?”  刘秉忠毕恭毕敬地开口:  “回陛下的话,所有的叛军都已经被剿灭了。”  忽必烈闻言表情和缓了不少,揉了揉太阳穴,叹息一声。  “没想到咱们大蒙古国的老家,反而成为了如今最大的隐患。”  哈拉和林是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的都城所在,其后的每一代大汗都是在哈拉和林被黄金家族四大后裔和诸多宗王推举登基,直到忽必烈为止。  蒙哥大汗死后,被宗王们在哈拉和林推举为新任大汗的是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  从华夏惯用的历史角度来说,忽必烈更类似朱棣,属于地方上的藩王夺嫡。  也正是因为忽必烈破坏了一直以来哈拉和林推举帝国大汗的制度,他击败阿里不哥之后,蒙古帝国就正式分裂成大元王朝和四大汗国。忽必烈不敢定都在哈拉和林,不仅仅是因为哈拉和林距离中原、江南这些元朝的统治核心区太远。  更重要的是,忽必烈用来争夺天下的班底并不是哈拉和林的蒙古人,而是河北、中原为主的蒙、汉、辽后裔。  所以位于漠北的哈拉和林只是大元帝国的“旧都”,地位不但比不上位于河北的大都,也比不上位于漠南的上都。  但哈拉和林的象征意味实在是太重要的,谁占据这个地方就意味着能获得成吉思汗的“正统”。  而且哈拉和林距离窝阔台汗国(已灭亡)、察合台汗国还有金帐汗国的边疆都很接近。  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正好都是敌视大元帝国,支持阿里不哥的,只有位于波斯那边的伊尔汗国才是大元的盟友。  故而,忽必烈不得不在哈拉和林派驻重兵。  于是问题又来了,哈拉和林位于漠北,天高皇帝远,万一这支大元重兵的守将跟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勾结,背叛了大元怎么办?  忽必烈对此的解决方案是,派皇族镇守,主要是自己的弟弟或者儿子。  然而,问题依然还是没有解决。  这些镇守哈拉和林的皇族大将,他们同样也有继承大元帝国皇位,乃至继承蒙古帝国皇位的资格!  而且哈拉和林是蒙古帝国的老巢,守旧的思想极为严重,一直以来都对大元朝廷汉化的方针极为不满。  前不久在得知忽必烈废除了四等人制度,全面推行汉化之后,哈拉和林就爆发了一场以“恢复旧制度,重现成吉思汗荣光”为口号的叛乱。  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也果断参与其中,给叛军不少明里暗里的支援。  好在忽必烈这边的朝廷兵马拥有着强悍的火力,在火枪和火炮的帮助下,用一年多的时间总算是把这一次的叛乱给镇压下去。  只是这一次的叛乱虽然搞定,但问题的核心依旧还在那里,没有被解决。  这就是让忽必烈头疼的地方。  刘秉忠沉吟良久,缓缓开口道:  “陛下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忧,在臣看来,不出二十年,哈拉和林就不会再是大元的的心腹之患了。”  忽必烈怔了一下,惊讶地看着刘秉忠。  “刘卿家,怎么说?”  刘秉忠笑呵呵地指了指金幕。  “陛下难道忘了,您拥有这件华夏历代王朝的神迹吗?”  “火枪火炮,让朝廷这边的军事力量远远胜过漠北和察合台、金帐诸汗国。”  “再加上商业贸易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朝廷汉化之后天下民众的归心。”  “过个二十年时间,大元就是无可争议的华夏王朝,拥有华夏万民的支持和举世无双的强悍国力。”  “到那时,您甚至可以讨平其他三个汗国,重新让大蒙古帝国归于一统。”  “小小哈拉和林,又怎么会在您的话下呢?”  忽必烈愣住了。  消灭其他汗国,重新一统大蒙古帝国?  这绝对是忽必烈内心之中最渴望的想法。  但一直以来的他都很清楚,他的大元确实没这个实力。  这个念头一直被忽必烈深藏心里,时间多得太久,以至于他都遗忘了。  直到今天,刘秉忠说起此事。  忽必烈突然发现,刘秉忠说得一点都没错。  只要大元继续强盛下去,灭亡其他三大汗国,重建大蒙古帝国不再是梦,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忽必烈身体剧震,这一刻茅塞顿开。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这位大元开国皇帝喃喃自语。  “原来真正能重现大蒙古帝国的,并不是哈拉和林那些守旧派死抱不放的‘弱肉强食’,而是汉化!”  “是让蒙古文化融入到华夏文明之中,相辅相成,让两者都变得更加强悍,才能缔造出一个代表华夏文明的大蒙古帝国!”  “朕悟了,朕终于悟了!”  忽必烈欣喜若狂,忍不住仰天长笑。  刘秉忠带着笑意,对着忽必烈行礼:  “恭喜陛下顿悟,此乃大元之福,所有蒙古子民之福。”  “亦是天下汉民之福,华夏文明之福!”  忽必烈笑完后,双目炯炯地看着刘秉忠。  “刘卿家,你拿一个章程出来。”  “朕要彻底地在所有土地上推行汉唐制度,要用真正的郡县制来取代现在的包税制。”  “朕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大元成为真正的华夏文明帝国!”  刘秉忠表情一肃,沉声开口:  “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忽必烈心情畅快,看着面前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