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之中,王莽召集几名心腹大臣,商议匈奴南侵之事。 “几位卿家,匈奴人来势汹汹,当如何是好?” 王莽心慌意乱,全然忘记自己已经把匈奴改名为“降奴”的事情。 几名心腹也是面面相觑。 王邑推荐的韩威刚刚打了一个大败仗,有心想要亲自出征,又害怕自己也吃败仗,干脆闭口不言。 几名之前的主战派大臣见王邑不开口,一个个更不会去自己找事。 王莽无奈之下,只能将目光投向刘歆。 “刘卿,朕悔不用你先前之言,事到如今,还请刘卿给朕想个办法。” 刘歆原本不想开口,但见王莽这般情急,只能叹息一声。 “臣还是之前那句话,如今国内疲敝,四夷叛乱,实在不是和匈奴人决战之时。” “还请陛下跟匈奴人和亲吧。” 和亲,这不是刘歆第一次提出来。 但这一次,没有任何人反对。 王莽见状,便道: “和亲倒也无不可,只是那匈奴单于心疼爱子之死,恐怕是不愿意跟大新和亲了。” 刘歆闻言,脸颊肌肉也是微微抽搐了一下。 你还知道杀掉别人的儿子,当爹的会生气啊? 刘歆无可奈何地开口: “那就只能想办法给匈奴单于一个交代了。” 王莽嗯了一声,看向王邑。 “王邑,你说吧,要怎么给匈奴人一个交代?” 作为主战派的首领,大新王朝军方第一人,这个黑锅王邑不背是不行。 但背也不行! 王邑心知肚明,这黑锅一旦背上了,他就成为了对匈奴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 官职一撸到底都是轻的,说不定还要搭上一条性命! 王邑擦了擦汗,忙道: “陛下,负责处斩匈奴王子的乃是将军陈钦,就是此人自作主张,坏了大新和匈奴之间的盟约。” “臣以为,此事陈钦必须负责!” 在场的都是老狐狸,一听就明白王邑的意思。 他想要用陈钦的人头去平息匈奴人的怒火! 王莽深吸一口气,点头道: “好,那就这么办。” “速速派人去会见匈奴单于,就说朕愿意跟他和亲,两族友好如前汉故事。” 【在确定了背锅侠之后,王莽很快派人去和匈奴单于商谈。】 【匈奴单于自知以匈奴人的实力并没有办法一战而灭亡新朝,故而非常痛快地同意了和亲,但也提出了两个条件。】 王莽看着面前回来复命的使者,表情顿时阴沉。 “送还他儿子的尸体?都已经烧干净了,还怎么送还?” 几名心腹面面相觑。 王邑挠了挠头,道: “咱们大牢之中还有一批匈奴囚犯,不如选个身材相似的,把脸给毁容了,应该就认不出来了。” 王莽哼了一声,道: “脸都给毁容了,匈奴单于不得气死?到时候若是再发兵,又该如何?” 王邑说不出话来了。 众人一番商量,没有办法,还是只能依照王邑的办法去做。 但匈奴单于还有另外一个条件。 “将谋害匈奴王子登的主犯在长安公开处死,晓谕天下?” “混账,这怎么行!” 王莽很生气。 被匈奴人打进中原来,马上就要饮马黄河,已经是非常丢脸的事情了。 若是再晓谕天下,岂不是让天下人都知道王莽朝匈奴人卑躬屈膝求和? 王莽这个皇帝的脸面往哪搁? 刘歆沉声道: “这个绝对是不行的,陛下。若是真按照匈奴单于的要求去做了,天下必定大乱啊。” 就连刘歆这个主和派领袖,也不敢同意这种条件。 新朝之前是哪个王朝? 大汉! 从汉武帝开始,匈奴人就被大汉碾压了近百年的时间。 即便是汉平帝、汉哀帝等昏君在位时,南匈奴依旧对大汉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异动。 王莽刚刚取代西汉建立新朝没几年,就搞出这种事情。 普天下的老百姓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华夏的老百姓,民族自尊心是非常强的。 若是真的晓谕天下,陈钦因为杀害匈奴王子,如今匈奴人打到黄河边了所以要将其斩首,那新朝各地真的分分钟就要暴乱了。 王莽定了定神,道: “对对对,绝对不行。” 甄邯眼珠子一转,突然有了主意。 “陛下,其实咱们可以折中一些。” “陈钦可以斩首,也可以晓谕天下,但罪名不能是得罪匈奴人。” 王莽愣了一下。 “你的意思是……” 甄邯微微一笑。 “我们完全可以用别的罪名将陈钦斩首啊,比如说勾结乱党妄图光复前汉。” “斩首了之后,也可以晓谕天下,还能顺便警告前汉余孽。” “至于匈奴那边,只需要派一个能说会道之人作为使者,一定能让匈奴单于无话可说。” 王莽一拍大腿,笑道: “好,这个主意好。既不用丢朕的面子,又能让匈奴人满意。” “谁来当这个使者?” 说着,王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面前几名臣子。 这几人直接慌了,不敢和王莽对视。 匈奴人提出来的两个停战条件,王莽这边第一条是骗,第二条还是骗。 这要是真出使了,被匈奴单于发现了,那使者就是一个当场暴毙。 谁敢去? 就连主和派领袖刘歆也是完全不接这个话头。 王莽等了片刻见无人答话,不由怒了。 “尔等不想去也就算了,推荐几个人选给朕也行啊!” 几人闻言,又陷入踟蹰。 在场的都是朝中大佬,势力和手下当然不缺,能说会道的也有。 但还是那句话——使者很大可能
第422章 王莽向匈奴求和,刘秀逃过一劫,历朝皇帝吐槽(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