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王莽向匈奴求和,刘秀逃过一劫,历朝皇帝吐槽(3 / 4)

 “陛下,这三名匈奴单于可都是对大汉忠心耿耿的,我们怎么能……”  “大汉,你说谁的大汉!”王莽突然暴怒。  刘歆心中一慌,赶忙下跪。  “前汉!臣一时失言,还请陛下治罪。”  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后,王莽冷冷开口。  “滚出去,执行朕的命令!”  刘歆如蒙大赦,谢恩之后慌忙离去。  画面一转,已经是太学院之中。  “刘兄,刘兄!”  正和邓禹朱佑两人坐在宿舍面前闲聊的刘秀抬头,露出笑容。  “王兄,你怎么如此匆忙?”  王咸和刘秀住处相近,平日里也颇有来往。  王咸向邓禹朱佑告了个罪,把刘秀拉到一旁。  “刘秀,陛下让我去出使匈奴,跟匈奴人和谈。”  “啊?”刘秀大为震惊,“王兄,你只是一个太学生啊,难道是令尊的功劳?”  王咸的老爹也在朝中为官,这是刘秀之前就知道的事情。  王咸苦笑道:  “我爹哪能在这种国家大事中说得上话,但陛下让我明日就出发。”  “我思来想去,刘兄你平日里虽低调行事,但辩才惊人,只有你能帮我参谋一二。”  “现在的情况是……”  刘秀突然开口,打断了王咸的话。  “王兄,你不必告知我具体情况。”  说完,刘秀又转头,对着不远处的邓禹朱佑等人招手叫道:  “各位,快过来给王兄参谋一二!”  年轻人好奇心非常旺盛,呼啦啦就来了好几个。刘秀正色道:  “诸位,王兄马上就要出使匈奴,成为苏武第二了!”  众人顿时惊讶,七嘴八舌地询问。  王咸看到这么多人,表情有些发苦,含糊应对了一番,却不敢开口说出实情了。  这种军国大事,两人私下说说也就算了,泄露出去也知道是刘秀的责任。  但来了这么多人,再开口说实情,那就不知道是谁泄露的了。  王咸突然一伸手,抓住想要偷摸离开的刘秀。  “刘秀,你若是不给我出个主意,我就只能缠着你不走了。”  刘秀甩了好几下袖子,就是甩不开王咸,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好吧,既然王兄如此盛情,那我就出个主意。”  “嗯,还请王兄去问一下那位匈奴单于,就说:”  刘秀清了清嗓子,表情变得严肃。  “可曾记得白登之围,和冠军侯故事?”  王咸等了一会,道:  “没了?”  刘秀一甩袖子,将王咸的手甩开,哎呀一声。  “不好,我的饭菜快糊了!”  说完,刘秀就火急火燎地跑了。  王咸愕然片刻,对着面前一群太学生道:  “诸位,刘兄还喜好庖厨之道?”  镜头又是一转,王咸已经是一身整整齐齐的大汉官袍,站到了匈奴单于面前。  匈奴单于双目中凶光四射,怒声道:  “岂有此理,你们大新明明输给了本单于,竟然还提出这么多条件?”  “谁给你们的勇气,你是不想活了吗?”  话音落下,周围的匈奴将军们纷纷拔出利刃,怒视王咸。  王咸毕竟只是个太学生,哪里见过这种阵势?  当场就吓得心脏停了好几拍,以为自己要交待在这里了。  就在此时,王咸脑海中灵光一闪。  拼了!  他挺直身躯,表情变得坚毅起来。  目光先是毫不示弱地环视一圈在场匈奴诸将,最后才落在匈奴单于的脸上。  “单于还记得当年白登之围,和其后的冠军侯北伐之事吗?”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单于闻言,脸色微微一变。  沉默了好一会,单于缓缓点头。  “好,就这么办。还有,要再加一个条件。”  “降奴之名必须改回匈奴,大新王朝也得重新授予我诸侯王玺印!”  王咸一听,心中顿时暗喜。  这算个什么事?  于是王咸便道:  “好,此事我在禀报陛下之后,会给单于一个满意的答复。”  匈奴单于点了点头,道:  “那就这么定了!”  【王咸作为一个太学生,在新朝的外交史上,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他以一己之力面见匈奴单于,凭借口舌使匈奴人放弃了几乎所有到手的战争利益,并重新和新朝缔结盟约。】  【但王咸的故事,却并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镜头一转,王咸所在的出使车队缓缓于一处驿站外停下。  一名侍卫热情地对着王咸道:  “尊使,还有半天就能回京复命了,先在这里歇歇脚,吃点东西喝点水吧。”  王咸点了点头,走进驿站之中。  很快,一桌满满当当的饭菜就呈了上来。  完成任务的王咸心情颇佳,在几名使团同僚的劝说下喝了几杯,菜也吃了不少。  突然,王咸脸色一变,整个人砰一声翻倒在地。  又过片刻,王咸七窍流血而亡。  几名使团同僚见状,表情平静地对视一眼,各自露出一丝笑容。  “可以去禀报刘歆大人了。”  主和派领袖刘歆听完汇报,悠悠叹息一声。  “王咸,是个人才啊,可惜……”  前来汇报的属下轻声道:  “大人,听说王咸在出发之前,曾经找过一个叫做刘秀的太学生请教,您看是不是要……”  刘歆皱眉,思索了片刻之后道:  “派人去打探一下,若是王咸和刘秀单独商议,恐怕刘秀也是知情者,那就留他不得。”  这场议和,新朝内部对民众的宣传口径是,皇帝陛下王莽以恩德怒斥匈奴单于,让匈奴人羞惭退兵。  那么,就不能有任何亲身经历又知晓内情之人把事情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