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大明倭国和朝鲜都很慌,魏蜀吴三国都很开心!(3 / 4)

加藤清正选择了沉默。  很显然,这位一直以来被称为“战狂”的倭军军团长,也被老天爷的无情给吓住了。  毛利秀元叹了一口气,试探性地开口。  “各位,不如我们暂时在这里扎营几天,或许风雪很快就小了呢?”  这句话一说出来,立刻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不行!”  “如果再这样下去,我的部下们恐怕要哗变,自行回釜山了!”  毛利秀元脸色铁青。  倭国的“大名”“诸侯”制度劣根性,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诸侯带领的可不是倭国的兵,而是自己家族的兵马。  当战事有利,家族军队的损失可以从未来的战利品中获得补偿时,他们当然是愿意奋勇作战的。  可如今,胜利的希望肉眼可见的小,而大量损失的可能性却板上钉钉,他们就完全不愿意继续北上了。  即便是作为右军主将,毛利秀元也无法撤换任何一个畏战不前的将领。  那样做的结果,就是这个将领麾下整个家族的军队全部哗变!私兵和国家之兵的差别,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毛利秀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大帐厚厚的帘布被掀起,一阵冷风从外面吹进来,让营帐之中又是一片喷嚏声。  毛利秀元的侍卫长无视众人的咒骂,快步走到毛利秀元面前。  “大人,是来自关白的旨意!”  这句话总算让众人安静下来。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毛利秀元拆开信。  上面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毛利秀元看完之后面露震惊,忍不住又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  终于,毛利秀元抬起头来,叹了一口气。  “关白得知朝鲜大雪变天,让我们尽快撤军南归。”  倭军将领们闻言,纷纷松了一口气。  有心急的人甚至站了起来,高声道:  “好,我这就回营去组织兵马,立刻南撤!”  倭国也下雪了。  风雪中,已经显露出老迈之相的丰臣秀吉披着大衣,站在窗口,注视着窗外的雪将光秃秃的樱花树压得弯下了腰。  一阵脚步声响起,一名表情严肃方正的中年倭人男子来到丰臣秀吉的身后,毕恭毕敬的行礼。  “德川家康见过关白。”  丰臣秀吉并没有回头,淡淡开口。  “毛利秀元收到命令了吗?”  德川家康道:  “从釜山那边的回报来看,宇喜多秀家在小西行长的劝说下已经撤回釜山,毛利秀元带着加藤清正等人继续北上,应该这两天才能收到信息。”  丰臣秀吉皱了皱眉头,淡淡说出了一句话。  “毛利是个蠢材,怎么能被加藤这种没脑子的莽夫给挟裹了呢?”  德川家康没有开口说话。  过了一会,丰臣秀吉又开口了。  “你可知我为何要撤兵?”  德川家康想了想,道:  “军粮不足。”  丰臣秀吉嗯了一声,平静道:  “上一次的进攻,确实也把朝鲜王京拿下来了,但……无济于事!”  “战线拉得太长,补给困难,朝鲜人到处袭击我们的后勤车队……”  听着丰臣秀吉絮絮叨叨的开口,德川家康安静地站着,犹如一尊雕塑。  过了好一会,丰臣秀吉才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德川家康。  “这一次劫掠回来的朝鲜人,优先补充给关西出兵的诸侯,你没有意见吧?”  德川家康恭敬道:  “没有。”  丰臣秀吉笑了笑。  “那就好。关西嘛,会打仗。关东呢,就好好经商。”  “有兵,有钱,咱们大倭国才有未来。”  德川家康道:  “关白说的是。”  丰臣秀吉似乎有些累了,挥手道:  “你下去吧,尽快安排新一批粮食运往釜山,我可不想让我们大倭国的勇士在冬天活活饿死在釜山。”  德川家康应了一声是,行礼之后离开。  丰臣秀吉注视着德川家康离去的身影,心中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突然,他弯下腰,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身上那件名贵的裘衣,开始出现星星点点的殷红。  三国世界之中,蜀汉皇宫。  刘备皱起眉头,缓缓开口。  “总感觉这个德川家康脑后有反骨啊。”  诸葛亮羽扇轻摇,笑道:  “陛下所言极是。这德川家康狼视鹰顾,简直就和司马懿一般。”  关羽呵呵一笑,道:  “司马懿比德川家康高半个头,俊朗太多了。”  张飞双目一亮,笑道:  “这些倭人还真是一个个都矮的和猴子一样,怕是连六尺都没有吧?”  众人顿时都笑了起来,空气中充满了愉快的气息。  魏国皇宫之中,曹操缓缓点头。  “后勤确实很重要,倭国,呵呵,没想到这种蕞尔小国在后世竟然能给华夏王朝制造这么大的麻烦。”  刚刚回返不久的曹丕忙道:  “父皇不必担心,倭人其实都是非常听话的忠犬,这一点从倭国前线传来的消息就可以作为印证。”  曹丕这一次去了琅琊,用最快的速度督造了一批新的战舰,并让战舰出海奔赴倭岛前线去支援。  在琅琊有着许多从前线归来的魏国海军将士,曹丕由此接触到了不少比较具体的战报,对倭国前线魏军和吴军的厮杀有了更深的了解。  根据前线魏军主将传来的情报,倭人简直对两边都恭敬到极点。  吴军过来征粮,说个数目,倭人肯定全部奉上。  吴军刚走魏军也来了,也要征粮。  倭人依旧全部奉上。  不单单是军粮,还有各种物资,征调民夫青壮等等。  魏军和吴军说什么,倭人就乖乖配合。  甚至同一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