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剩一千万两呢。” 朱棣听着姚广孝的话,有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 “怎么会有这么多?” 姚广孝笑道: “那就有很多方面了,臣细细给殿下道来。” 首先是倭国,大明在征服倭国之后,大量开采倭国的金银矿以及铁矿。 由于这些开采都是使用当地的倭人劳工,而所有的倭人现在都是大明的奴隶,所以大明在这方面几乎没有成本,只需要负担倭人劳工的吃喝就行。 其次,是大明在陆地上的扩张。 在重新收回了西域之后,大明又一次打通了陆地上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商人从西域而来。 借助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原本已经在大明沦为三四线城市的西安又一次开始了经济大爆发,上缴国库的税赋连年翻倍。连带着,整个河西走廊也再度变得繁华起来,敦煌武威等地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人口也在迅速增长。 再次,就是大明在海外的扩张。 郑和率领着大明水师,凭借着钢铁战舰的威力,已经吞并了包括吕宋、爪哇在内的大量东南亚国家,让它们都成为了大明海外领地。 这些海外领地虽然没有矿,但却拥有甘蔗(糖)和香料这两样国际贸易中的超级硬通货。 这里的劳工成本虽然比倭岛那边高一些,但对大明朝廷来说依旧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单单是糖和香料的贸易,就足够大明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些还没有完。 最重要的点,还在于大明的内部发展。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启,以及大明之前诸多制度改革的加持,大明内部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几大干线之中,南京到洛阳,南京到广州的铁路刚刚建成通车,南京到西安和北平的铁路也马上在这一两年内通车。 此外,东北、漠北方向的铁路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即将开始施工。 铁路的贯通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成本。 将来东南亚的糖、香料既可以从海上运抵西欧,也可以先海运到广州,再通过铁路中转从陆地丝绸之路运向西边。 大明的造船、铁路、冶炼、军工、丝绸、商贸等等行业,在这些年迎来了超级大爆发,完全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这些行业的上下游所有行业,同样也从中获益匪浅。 姚广孝一口气说到这里,沉声道: “殿下,我就这么说吧,如今的大明比起洪武三十年金幕出现前那个大明,不说强个一百倍,强五十倍是完全没问题的。” 朱棣:“……” 五十倍,相当于五十个洪武三十年的大明? 这个数字,就连心大的朱棣都觉得太过离谱了一点。 姚广孝看出了朱棣的震惊,笑了笑,道: “臣听尚书大人感慨过一句话。” “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和地之间的差距。” “按照工业革命书中的说法,现在的大明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初级工业国家。” “但也就是这样的大明,足以扫遍整个地球无敌手了!” 朱棣听着姚广孝的话,还是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不是,本宫这边在宫里天天挨骂,大明反而在外面日新月异? 本宫这个大明太子当的就这么离谱吗? 马车停了下来,东宫到了。 姚广孝对着朱棣露出一个笑容,道: “所以太子殿下放心吧,别说是重新修建一座东宫,就是把整座京师都重建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也没有任何问题。” “陛下已经老了,人老了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花点无伤大雅的钱就能让老人家安心,又有何不可呢?” 说完,姚广孝恭恭敬敬地对朱棣行礼,随后飘然而去。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什么,前线惨败?” 大明皇宫之中,听到了前线消息的朱翊钧脸色苍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大殿之中,内阁首辅方从哲低眉顺眼,一个字都不敢说。 这场失败实在是过于惨重了,方从哲是真不敢背锅啊。 但更让方从哲无奈的是,他这一次不背锅也得背锅了。 为何? 因为现在大明只有一名内阁大学士,就是方从哲本人! 在国本之争失败后,朱翊钧是变本加厉的叛逆了。 一开始,内阁大学士还有三四个人。 后来这些内阁大学士们要么老死,要么因为党争失败而不得不告老还乡。 到万历四十年,内阁之中只剩下叶向高一个大学士。 平时五六个大学士一起处理的工作,现在全部压到叶向高一个人身上,这谁顶得住? 叶向高拼命地请求朱翊钧增派阁臣,每个月都至少上书一次。 然而朱翊钧却觉得,内阁大学士太多了,天天和皇帝争吵,烦! 叶向高想尽各种办法,终于说服了朱翊钧,推荐方从哲入内阁成为第二名大学士。 然而叶向高还没盼来方从哲呢,马上就是一个坏消息来了。 叶向高是浙党领袖,推荐的方从哲自然也是浙党的。 其他大明党派一看,两名内阁大学士都是浙党,这能忍? 所以在选拔大学士必然会经历的廷推中,其余党派一致反对,不通过! 朱翊钧一看到这里,反骨又来了。 你们不给朕的人选通过是吧? 朕偏偏就要方从哲入阁! 于是朱翊钧直接就下了中旨,任命方从哲为内阁大学士。 瞬间,大明政坛就炸裂了。 中旨? 方从哲,你领一个试试? 在铺天盖地的抨击面前,方从哲终究还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也没有接受这个旨意。
第511章 朱棣才发现大名的日新月异,萨尔浒之战后续影响(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