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李纲无力回天,大宋文武相争,岳飞晴天霹雳(1 / 4)

镜头一转,又到了应天府大宋临时皇宫之中。  李纲颇为高兴地对着赵构汇报道:  “陛下,刚刚得到的消息,金国这一次释放了好几名咱们大宋被俘虏的官员,都是铁骨铮铮的不屈好汉。”  赵构闻言,顿时就没了兴致。  铁骨铮铮?  那特么不全都是主战派么?  他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随口道:  “还有什么别的消息?”  一旁的黄潜善赶忙开口道:  “还有一封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亲笔手写的国书。”  赵构接过这份国书,看着看着,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  他抬头看了一眼李纲,欲言又止。  李纲有些疑惑地开口。  “陛下,怎么了?”  赵构脸上的表情恢复了正常,笑呵呵地说道:  “没什么。这样吧李卿家,你替朕去接见一下那几位刚刚被释放回来的官员,让他们知道,朕和朝廷没有忘记他们的忠义。”  李纲不疑有他,便告辞离开。  等李纲离开之后,赵构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对着面前的黄潜善、汪伯彦开口。  “两位卿家,你们都来看看这份国书。”  黄潜善和汪伯彦有些疑惑,将国书传阅了一遍。  看完后,黄潜善双目放光,立刻开口道:  “陛下,臣早就已经说了,若是留着李纲,宋金之间永无宁日啊。”  汪伯彦也道:  “是啊陛下,李纲之前可是打退过金人的,金人对他恨之入骨。李纲在朝中为相一日,金人就记恨大宋一日。”  “如此形势,又怎么能让宋金之间彻底和平呢?”  黄潜善和汪伯彦的话让赵构有些心烦意乱,但此刻赵构最关注的却并不是这件事情。  他有些不高兴地开口对着两人道:  “朕让你们看的,是金人有可能三度南下的事情!”  “你们说,这要怎么解决?”  黄潜善和汪伯彦一时无言。  这两位主和派大臣,最擅长的就是构陷同僚搞政治斗争。  赵构现在却问他们打仗的事情,这让两人怎么回答得上来?  好在黄潜善反应极快,立刻回过神来,给赵构出了一个主意。  “陛下,河北、中原的地形过于平坦,金人的大军朝发夕至,实在是难以防守。”  “陛下不如移驾南迁,到淮南,不,直接去江南便是。”  汪伯彦闻言也是连连点头,推波助澜。  “江南距离金国中都可是有数千里之遥,金国是断然不可能奈何得了江南的。”  两人的意见非常简单。  打不过,难道还不能跑了?  赵构一听,立刻怦然心动。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但马上,他又开始犯难了。  “李纲卿家和宗泽卿家等人恐怕不会喜欢这个主意,不,他们肯定会反对这个主意的。”  黄潜善趁热打铁,开口道:  “所以现在问题不就又回来了吗陛下,李纲是绝对不能继续留在大宋的相位上了。”  如今大宋的宰相们之中,李纲位列左相,排名第一。  黄潜善是右相,排名第二。  汪伯彦作为枢密正使,排名第三。  两人都位在李纲之下,对于这种情况极为不满。  赵构听完两人对李纲的攻讦,依旧迟疑。  “唉,其实朕也不喜欢李纲,但他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  黄潜善看出了赵构内心之中的动摇,正色道:  “臣就直说了吧,陛下若是想要移驾南迁,有李纲在,此事断无能行之理。”  “究竟何去何从,是要保住李纲等待金人怒而兴师,还是南迁保证陛下您的安全,尽在陛下一念之间!”  赵构纠结良久,终于下定决心。  “罢了罢了,朕倒也不是怕死,只是如今大宋天下尽系于朕之一身,朕实在是不敢出什么差错啊。”  “等会就召集群臣议事吧。”  【正如黄潜善和汪伯彦所料,赵构南迁的提议遭到了李纲的激烈反对。】  【赵构见状,认为李纲是不将赵构的安危放在心上,从而彻底记恨上了李纲。】  【很快,赵构就下旨批准了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的奏章,撤销了刚刚成立不过两个月的河北西路招抚司和河东招抚司,将张所、傅亮两位正积极在黄河以北招兵买马的主战派大臣撤职流放。】  【此外,黄潜善、汪伯彦又发动诸多御史言官上奏折疯狂弹劾李纲。】  一份李纲亲笔所写的请辞奏折很快就放在了赵构的面前。  这倒不是说李纲想要撂挑子。  按照大宋立国以来的惯例,宰相只要被御史言官弹劾,就会主动上奏折请辞。  皇帝若是支持宰相,自然驳回奏折,如此宰相也就有了底气去压制言官。  皇帝若是不支持宰相,那么就可以批准奏折让宰相辞职,也算是给宰相一个体面。  赵构看着这份奏折,沉吟片刻,提笔写下了批示。  “……论人臣之大戒,罪莫过于擅朝。置辅相于仰成,责尤严于误国……”  “……以喜怒自分其贤愚,至赏罚失当于功罪。”  “……朋奸罔上,欺世盗名!”  “……准李纲辞去相位,流放黄州。”  【李纲从被赵构启用为相,再到被赵构罢相,仅仅过去了七十五天。】  【这七十五天,也是大宋主战派短暂得势的一段时间。】  【李纲罢相之后,被三度追加流放,最后流放到当时大宋最南端的海南岛上。】  【这位在其他朝代本可缔造中兴之势的名相,就此彻底离开大宋舞台,郁郁而终。】  【但赵构并没有想到的是,李纲罢相之后,朝堂上主战派声势虽然弱了许多,但民间的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