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成为了一种君臣之间不必明言的默契。 正常情况下,士大夫可以任意进言,除非是犯了谋反之类无可饶恕的大罪,不然皇帝都不会大动干戈的追究。 最多最多,也就是免去官职然后流放。 别看大宋中期的党争非常的激烈,但无论新党还是旧党,毕竟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只不过立场不同。 所以大宋的党争就是,新党得势时,将旧党一大批人流放。等旧党得势了,又把流放的那批人召回来,再把新党的士大夫们流放出去。 不管怎么说,总之就是不会见血,不会搞出一得势就把政敌全家杀光这种事情来。 这也让大宋的君臣,以及臣子之间的相互斗争维持着一个底线和最基本的体面。 但赵构的所作所为,正好就突破了这个底线。 张所、陈东等人,都是毫无疑问的士大夫阶层。 赵构却将这些人直接处以极刑,等于是破坏了这条大宋开国以来就一直坚持的规矩。 一条规矩,想要坚持并不容易。 但破坏了之后,再想要重新建立起来,那就是千难万难了。 赵德芳莫名地在脑海之中想起了一句话。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沉默片刻后,这位大宋太子叹了一口气。 “这赵构,还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啊!” 赵德芳有想过,赵构败家会败在哪些方面。比如说国库,比如说美色,比如说疆域…… 但赵德芳是真没想到,赵构竟然连这种大宋的政治潜规则都能败掉! 简直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赵匡胤脸色阴沉,冷冷开口。 “朕倒是还宁愿他像他父兄一样,只是单纯的昏庸好色呢。” “他这是在毁坏大宋的基石!” 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是大宋制度最核心的基础。 赵构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他都切切实实地破坏掉了这个基础。 可想而知,士大夫阶层必然因此对皇帝产生巨大的疑虑和不信任。 当作为大宋政权最坚定支持者的士大夫都不再信任皇帝的时候,大宋真正的大麻烦就来了。 比起这个麻烦,北边的金国,赵匡胤反而没有那么看重。 大宋毕竟是拥有整个天下的富庶王朝。 只要有时间来重整资源,建立一支足够强悍的军队,就算不能收复失地,最起码也能保证国家的存在。 可现在,统治根基都被动摇了,国家的存在可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赵匡胤想到这里,极为恼火地开口。 “这个蠢材赵光义,后代全是废物,废物中的废物!” 这虽然只不过是盘点大宋的第二部视频,但大宋出现的昏君已经有四个人了。 宋真宗、宋徽宗、宋钦宗、赵构…… 不对,历史上的赵光义本人也是一个昏君,这就是五个人! 五名昏君,这数量可是已经超过盘点三部视频的大明了。 要是一两个昏君,其实还算正常。 盘点到现在,哪个王朝没有出过败家子? 但这一口气出了五个昏君,那可就不能用正常来解释了。 赵德芳心中一动,脱口而出。 “难道还是教育问题?” 赵匡胤听到了赵德芳的话之后,眼睛不由一亮,高声道: “对,一定是教育问题!” 最近这些天,围绕着皇族教育制度改革,大宋朝堂可没少吵架。 赵匡胤这边虽然是下定决心也开始实行改革,但这并不代表事情就尘埃落定了。 各种言官、地方教谕纷纷上书,激烈反对。 理由自然是儒家如何如何好,武人干政如何如何。 偏偏大宋还有一个刑不上士大夫的潜规则,赵匡胤最多也就只能将这些叭叭废话的家伙给降职、免官,撑死了也就是流放。 这可吓不住那些满脑子都是儒家思想的士大夫。 反而又死不了,上奏折骂骂皇帝,有什么不行的? 赵匡胤正头疼呢,现在被赵德芳的这番话给启发了,立刻瞪了杨业一眼。 杨业心领神会,立刻高声道: “陛下和太子所言极是!” “教育就应该文武双全,绝对不能偏听偏信。” “若是按照之前的教育方式去走,只能继续培养出宋徽宗、宋钦宗这样的昏君,对大宋的将来有害无益!” 几名枢密使纷纷开口,力挺改革。 自从杯酒释兵权之后,军方这些年被打压得实在是太严重了。 好不容易趁着北伐灭辽、西夏的战争扬眉吐气。 现在这个教育制度的改革,绝对是军方武将们翻身做主,压制文官的最好机会。 赵普大怒,瞪着杨业道: “这是什么话?读圣贤书有错了?学习孔孟之道有错了?” 其他几名宰相也纷纷开口,反驳起枢密使们的说法。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现在,华夏建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王朝。” “汉唐雄风,哪个不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出现的盛世?” “怎么其他朝代的皇帝就没有说儒家不行,反而到大宋就不行了?” “教育方式不对可以改,但你们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武夫插手皇子们的教育,只会让大宋将来出现穷兵黩武的昏君,这对大宋也不是什么好事!” 两边各执己见,吵成了一团。 赵匡胤看着面前这一幕,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欣慰。 好,很好啊。 前些年武将们可是屁都不敢在文官们面前放一个。 现在都能当面大吵大闹了。 这就是地位的体现嘛。 文武相互制衡,这样的大宋才是更均衡,更有希望的大宋! 赵匡胤想到这里,嘴角露出笑意。 但这种笑容在他
第531章 李纲无力回天,大宋文武相争,岳飞晴天霹雳(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