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和亲割地赔款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朕治下的大明中,朕喊个口号,让后世子孙多敬仰朕几分,有问题吗?” 朱棣:“……” 父皇您是英明的、勇武的、正确的、伟大的大明开国皇帝! 没毛病。 说话间,有人禀报: “陛下,大明南海舰队将军郑和在殿外侯见!” 朱元璋来了兴趣,开口道: “让他进来。” 很快,郑和就出现在朱元璋面前。 长时间的海上生活让郑和看起来饱经风霜,也给了他一种惊人的锐气。 他就站在那里,便如同一把出鞘的宝剑。 很难让人想象,这样的一个人,居然是一位宦官。 “臣郑和见过陛下,太子殿下。” 朱元璋笑呵呵地一挥手: “免礼平身,赐座。来,好好和朕说说,你这段时间在海上的见闻。” 郑和的经历,其实都会有奏章提前送到。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态度如此和煦的原因。 大明的功臣,当然是要优待的。 郑和不敢怠慢,一五一十地道来。 在这段时间里,大明南海舰队主要的扩张方向还是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地区。 经过之前的航海积累,大明在东南亚已经建立了一些海外领地,可以作为扩张的桥头堡。 郑和带着南海舰队大批战舰和士兵南下之后,主要就是做两件事情。 首先派人去问当地的国王,要不要并入大明治下?接受的话,按照之前朱元璋的旨意,可以给你们封一个公爵的爵位,让你们全家搬到大明京师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不接受的话,就进入第二件事,开战。 作为群岛,本身是没有什么纵深可言的,大部分的城池都在沿海,属于大明舰队火炮能覆盖的范围。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战舰行驶到港口一顿乱轰,把城池轰得七七八八了,就派出士兵们登陆进入城中收尾。 还有一部分的城池并不在海边,但那也不要紧。 这个时代的火炮都是可以拆卸运输的,无非就是多浪费一些时间罢了。 就这样,郑和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征服了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 随后大明诸多商人纷至沓来,挥舞着大笔金钱向朝廷购买土地。 这些土地基本上都是用来生产香料还有糖,都是绝对的硬通货。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由插嘴询问了一句。 “种植园得有人干活啊,这个怎么解决?” 朱棣笑道: “还能怎么解决,从大明雇人呗。” 朱高炽疑惑道: “雇人?一般人也没几个愿意去东南亚那么远的地方吧,还要出海,很不方便啊。” 郑和笑道: “高炽殿下所言极是,雇佣大明人难度其实挺高的,如今大明内地各种工厂开得如火如荼,想要务工在大明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压根就不需要出海。” “在当地种植园劳作的,主要还是以当地的战俘,还有倭奴为主。” “嗯,倭奴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了。” “倭奴?”朱元璋有些惊讶,“当地人不是更合适吗?” 郑和笑道: “陛下有所不知,那东南亚的气候实在是过于炎热了,一年之中竟有三季是夏天,只有一季气温和大明春天类似,而且还全年无雪。” “炎热的气候让当地人性情颇为懒散,就算是拿鞭子成天抽他们也很难有什么高效率。” “但倭奴就不一样了,倭奴不管去哪都是服服帖帖的,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简直比骡马还要更加骡马。” 朱高炽插了一句嘴,道: “之前也听户部那边说过,咱们官方从倭地弄回来的奴隶,甚至都不需要挂牌售卖,只要船一到码头就会立刻被商人们抢夺一空,而且价钱一次比一次更高。” “哦对了,现在户部的倭地官奴都已经供不应求了,许多商人都表示可以先交订金,等三年五年再到货都可以。” 朱元璋闻言,啼笑皆非。 本以为征服倭地,大明最大的收获是倭地的金矿和银矿。搞了半天,最大的收益竟然是奴隶贸易? 简直离谱。 朱棣则听得心动不已,笑道: “好啊好啊,以后咱们就鼓励倭地的女人多多生娃,生出来等长大了朝廷直接卖掉,能赚好多,哈哈。” 朱元璋大为无语,瞪了一眼朱棣道: “你这小子,还能不能有一点同情心了?” “倭地现在是大明的领土,也不能一直从大明领土搞奴隶贸易,像什么话!” 对于发卖被征服的异族为奴隶,朱元璋心中毫无任何道德负担。 但在大明的领土里搞这种,多少还是有些不得劲。 朱元璋想了想,做出决定。 “这样吧,今后大明征服的领土内,针对当地子民的奴隶贸易最多只能持续三十年。” “三十年期限过完,当地土著一律视为大明汉人,不得继续以奴隶的身份买卖!” 朱元璋的这个决定,也是有双重考虑在内的。 一方面,想要瓦解当地的文化和抵抗意志,让当地土著最快速地融入大明,削减人口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而且奴隶贸易也能一定程度上填补大明迈入工业社会之后对工人几乎无止境的需求,对大明的财政收入也有好处。 另一方面,三十年也就是两代人的时代过去,这个时候当地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在大明统治的时代出生,同化的难度相对来说就低了很多。 这时候废止奴隶贸易,多多少少也能收获一波当地的民心,加快当地融入华夏的速度。 这种办法其实早在周朝华夏的先祖们就是这么做的
第538章 赵构带动全城逃跑,赵匡胤破防,朱元璋听取郑和汇报(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