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可不是中原河北那些废物……” 吴玠麾下的士兵,主要以关中人构成。 大秦、大汉、大隋、大唐…… 关中老秦人士兵,见证了这四个华夏历史上辉煌朝代的巅峰。 如今关中沦陷大半,老秦人士兵为了夺回家乡,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是无法想象的。 穷凶恶极的女真人又如何? 老秦人当年横扫天下的时候,女真人的祖先还在东北和傻狍子玩耍呢! 就算不是强汉盛唐又如何? 老秦人说干碎你,就干碎你! 吴杰随后又叹了一口气。 “可惜陛下严令不让我联系西夏……” 在之前和西夏的几次暗中联系中,西夏人已经明白无误的表现想法。 西夏愿意和大宋一起合作,帮助大宋收复关中。 而西夏人给出的条件也并不苛刻,核心就一点——希望能签订西夏版的澶渊之盟。 将来大宋和西夏守望相助,相互通商,一起抗金。 在吴玠看来,这个条件对大宋而言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就算西夏军队再怎么废物也好,西夏的地理位置都摆在那里。 从西夏出兵,不但可以包抄关中金军的后路,更能威胁到整个山西,乃至金国河北平原上的都城。 西夏只要一出兵,就能极大地减轻大宋在正面战场的压力,迫使金国撤回重兵守卫太原、河东等地。 但问题是,皇帝赵构不同意啊! 赵构已经彻底魔怔了。 此时的赵构满脑子只想着恳求大金不要再打朕了,任何可能会更进一步触怒大金的行为,赵构是压根连做都不敢做! 吴杰摇了摇头,吐出一口浊气。 “无论如何,今天还是赢了……” “只要能一直赢下去,陛下应该也会改变主意的吧。” 【大宋毕竟是当代华夏的正统王朝,各种能人异士层出不穷。】 【李纲、宗泽、韩世忠、岳飞,然后是吴玠。】 【这些人都证明了,并不是大宋不行,更不是华夏不行。】 【关键只是在于皇帝赵构敢不敢打,愿不愿打!】 【恰好也就在这个时候,岳飞上了一份奏折。】 画面中显出一份奏折的内容: “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后军统制、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臣岳飞札奏:” “臣窃惟:……今,外有金人之寇攘,内有杨幺之窃发,俱为大患……” “……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 “……而况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 “臣今已厉兵饬士,惟竢报可指期北向。” “伏乞睿断,速赐施行,庶几上流早见平定,中兴之功次第而致。” “不胜天下之幸!” “取进止。” 【岳飞这份奏折,引爆了朝堂舆论。】 朝堂之上,群情汹涌。 “陛下,是时候北伐了!” “陛下,若再不北伐,何以面对中原父老啊!” “臣恳请陛下北伐,光复旧河山!” 大宋毕竟是一个定都在北方,以中原为根基的朝代。 理所当然的,大宋朝廷之中的官员大部分都出自北方。 南方虽然也有江南这种富庶之地,但在官员数量上还是远远无法和占据了华夏主流上千年的北方官员相提并论。 华夏人最重的是什么? 乡土情结! 还有一点是什么? 祖先崇拜! 老家被占领,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乡土,回不去了。 各种节日,没办法拜祭先祖。对很多官员来说,这是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 文人的确是软弱的,之前金国占据上风的时候,这些大宋官员们许多也不敢提北伐的事情。 对那个时候的他们来说,别说什么回归乡土了,能保住性命就行。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啊。 黄天荡之战,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宋三度在大战中击败金军。 一次两次能说是侥幸,这都打赢三次了,再迟钝的人也能感觉到战局的确是发生变化了。 原本在众人心目中大魔王一样的金军,再也不是那种无法击败的样子了! 大宋,是真有希望收复领土了! 即便是主和派的官员,他也希望能回到家乡,也希望能四季祭祀祖先啊。 所以,整个朝堂上的北伐浪潮已经无比汹涌,彻底成为了大势! 赵构看着这一幕,也傻眼了。 别看赵构是皇帝,可如果没有这些官员的支持,他啥也不是。 他毕竟不是名正言顺,从上一任皇帝手中继承大统的那种皇帝。 更何况,大宋本来就是一个文官士大夫阶层极为强势的朝代。 如此种种因素之下,赵构默然片刻,缓缓点头。 “好,那就北伐吧。” 【在大势的压迫下,赵构最终无可奈何地答应了北伐。】 【但赵构仅仅是屈服于大势,并不代表他心中对北伐就是全力支持了。】 很快,一份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名义发出的密令,抵达岳飞面前。 上面清楚说明: “今来出兵,只为自通使议和后来,朝廷约束各路不得出兵,只你部可借机行事……” “……伪齐贼寇若逃遁出界,不得远追!” “……不得张皇声势……不得言收复汴京之类!” 岳飞听着这份圣旨,不由默然。 然而来的不仅仅是这一份圣旨,还有一封赵构亲笔手谕。 “……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 “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务在遵禀号令而已。” 【赵构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只能收复襄汉六郡。】 【除此之外,哪怕岳飞北上越界一
第558章 吴玠再胜兀术,岳飞北伐,朱棣不愿意出征了(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