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赵构这种从北伐瞬间转变成为求和的态度,自然在大宋朝堂内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弹。】 大殿之中,王庶高声开口道: “陛下,女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绝对不能轻信他们的话语啊。” 被任命为“馆伴使”,负责招待金国使者的吏部侍郎魏矼也极为不满地开口道: “陛下,金人气焰嚣张,我们怎么能纵容他们?” “如此和议,乃是吉凶未卜!” 秦桧看到众意汹汹,也忍不住了。 他作为表面上赵鼎的爪牙,自然是要站出来了。 于是秦桧便反驳魏矼道: “魏大人以智料敌,我却以诚待敌,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魏大人的职位乃是陛下所授,岂可说出这种不适合馆伴使之位的话语?” 魏矼闻言冷笑一声,道: “相公固以诚待敌,只怕金人可不会以诚待相公!” “这个馆伴使,要么就以我为主,要么还请陛下另选他人!” 两人一番大吵,赵构见状也是担心魏矼会凭借馆伴使的身份给议和制造困难,于是顺水推舟,改命刚刚出使金国归来的王伦作为馆伴使。 然而事情并未因此结束。 殿中侍御史张戒又开口道: “自靖康起,大宋从未对女真有过胜利,女真断然不可能因为忌惮大宋而议和。” “以臣观之,刘豫被废,金国所谓议和不过是为了掌控伪齐之地而争取时间,如此议和岂不是坐以待毙?” “况且先皇(宋钦宗)尚未归来,女真也并未承诺送回,议和诚意实在不足,臣以为不应相信女真。” 满朝文武,至少倒有一半以上是反对的。 纵然赵鼎、秦桧两名左右相竭力劝说压制,却根本无法将这股汹汹大潮给按下去。 赵构见状,心中也是勃然大怒,忍不住拍了龙椅的扶手。 “尔等这是什么意思?” “朕也是为了大宋百姓不受战乱之苦才忍辱负重,尔等难道就不能体谅一下朕吗?” 王庶一脸决然,沉声道: “陛下,大宋如今并不是没有和金国一战之力,何必要答应这么屈辱的条件?” 王庶这位枢密副使虽然只是一个副宰相,但也是大宋实打实的高官重臣。 有他站出来振臂一呼,顿时诸多主战派大臣们纷纷响应。 “就是啊陛下,我们有岳飞、吴玠、韩世忠,何须怕他?” “金国什么完颜挞懒和兀术,都被咱们大宋击败过,这般鼠辈有何惧之?”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已死,也该到大宋反击的时候了!” 赵构这下是彻底傻眼了。 在过去,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只要赵构一拍桌子,统统都变成赞成派。 可现在呢,赵构又是拍桌又是骂人,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对声浪。 赵构脸色铁青,干脆站了起来。 “今日就到这里,退朝!” 回到后宫,赵构又将几名宰相召来进行小范围商议。 经过赵构和赵鼎对之前宰相们的清洗过后,如今大宋还剩下四位宰相。 排名第一的是左相赵鼎,第二的是右相兼枢密使秦桧,第三的是参知政事郑大中,最后一个是枢密副使王庶。 王庶依旧面不改色,大声道: “陛下,求和断不可行,只不过如当年六国割地事秦,陛下当引以为戒啊!” 王庶说的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为了稳住秦国,纷纷割让土地给秦国,最终因为割让土地过多变得无比虚弱,被秦国一举灭亡的故事。 秦桧大为不满,道: “大宋又不是分成六个国家,怎么能和六国相提并论?” 赵鼎也道: “大金已经表现出了议和的诚意,又怎么能说大宋会重蹈六国覆辙?” 另外一名参知政事郑大中见状也道: “对啊对啊,谈嘛,先谈谈再看嘛。” 四名宰相之中,主和派此时以三对一,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王庶官位最低,又是孤军奋战,却完全不惧,据理力争道: “金国能有什么诚意?他真有诚意,就应该将先皇送还,而不是仅仅送还太上皇的灵柩!” 一番争吵下来,王庶竟然将赵鼎、秦桧、郑大中等三人说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赵构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打发走了王庶,只留下赞成议和的三名宰相。 “三位卿家,眼下朝堂舆论对议和实在不利,不知道卿家们能不能给朕出个主意?” 若是按照刚刚登基时候赵构的性格,那肯定直接把这些反对的官员们贬官甚至处死了。 但赵构现在已经当了十二年的皇帝,他很清楚单纯的贬官杀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起更大的反对声浪。 北伐收复河山是所有南宋臣民心中最大的正义,赵构这个皇帝也无法跨越这个正义,自行其是。 苗刘兵变、淮西兵变就是前车之鉴! 公理自在人心。 赵构也得有个借口才行。 听着赵构的话,赵鼎沉吟片刻,心中一动,道: “陛下,眼下北伐已经是大部分人认为的正义,否定北伐并不可取。” “应该换个角度,从‘孝’这一字上做个文章。” 赵构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惊喜地开口: “爱卿的意思是?” 赵鼎正色道: “陛下奉迎先皇灵柩,就是最大的孝顺。” “为了孝,对金国纵然是委曲求全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赵构眼睛亮了,露出笑容: “对,太对了!” “孝顺,哈哈哈,朕知道怎么就没想到呢?” “没错,为了孝顺,朕必须议和!”赵构的脸上闪烁着喜悦光
第588章 赵构苟合引来大反弹,李世民正式西征阿拉伯(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