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秦桧继续挑拨离间,长平捅出了天大的篓子(2 / 3)

次南下,已经让赵构整个人都麻掉了。  尤其是兀术那一次“搜山检海”,直接让赵构男人的功能都彻底报废,心理阴影不要太重。  这要是来个七八九次……  赵构勃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赵鼎匹夫,如何误朕至此!”  看着盛怒的赵构,秦桧表面恭敬地低下头,嘴角却不可遏制地涌现一丝笑意。  【金使离开后,赵构立刻下了一份手诏给负责驻守淮西的张俊。】  【张俊属于没有什么功劳,只靠逢迎媚上升官,毫无骨气之人。】  【等到赵构手诏后,张俊亲自带着数千精锐一路将金使护送北返,让韩世忠没有找到任何机会。】  【赵构和大宋朝廷的诸多屈辱求和行为,自然引起了数十万边军以及岳飞、韩世忠、吴玠三位大将的强烈不满。】  【三人都向朝廷发来了诸多奏折,强烈抨击这种议和的行为。】  【为了安抚大将们,赵构在将金使送出大宋实控区之后,立刻召岳飞、张俊和韩世忠三员大将入朝。】  镜头转到了鄂州。  岳飞一脸严肃地写完了奏折并封好,然后抬头看着面前的几名心腹。  “老张,你安排信使,加急送往行在吧。”  张宪点了点头,拿着信转身出去了。  另外一名副将王贵迟疑了一下,劝说道:  “大帅,朝廷也有朝廷的考虑,你也没必要因为不北伐就立刻求去啊。”  原来岳飞刚刚那份奏折上就一个内容——辞职!  之前筹划的北伐失败,再到如今议和势不可挡,种种迹象都让岳飞心灰意冷。  以岳飞刚烈的性格,他是无法忍受这种情况的。  故而岳飞已经提前告知心腹们,他将会上奏请辞。  对此,心腹们自然是很难接受。  岳家军就是以岳飞作为主心骨,岳飞一走,朝廷基本不可能让王贵、张宪这些岳家军的老人上位,而是会调来新的主将。  岳飞走了,王贵张宪就是岳家军最大的将军,肯定会受到新主将的打压。  王贵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竭力劝说岳飞。  岳飞摇了摇头,道:  “贵哥儿,我意已决,你不必再说了。”  王贵只能失望离开。  岳飞站了起来,透过窗户注视着北方。  那是他不知何时才能回去的故乡。  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还有父母的叮嘱,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岳飞北伐!  是,是有人能忍耐,能等待时局转变。  但那是别人,不是岳飞。  岳飞岳鹏举,从来都是宁折不弯,百折不挠!  忍耐?  从河北到汴京,从汴京到长江,从长江到江南。  岳飞忍耐了一次又一次,结果是什么?  是金军一路南下,是兀术搜山检海,是大宋一次次的屈辱求和。  岳飞已经不想再忍耐了。  从二十岁忍耐到三十多岁,有用吗?  没用!  现在的岳飞,只想着一件事情。  北伐。  和金国拼了!  就算是死在北伐的路上,岳飞也无怨无悔。  不让北伐?  那就辞职。  朝廷不是早就传出风声要收大将们的兵权了吗?  现在岳飞主动辞职,皇帝和宰相们总该满意了吧?  岳飞沉默良久,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时局如此,奈何,奈何!”  声音中,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愤慨和无奈。  武周世界。  头戴皇冠的武则天看到这里,也被岳飞的感情所打动,摇了摇头。  “岳飞是个好将军,可惜却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  话语中充满惋惜。  狄仁杰也是连连点头,感慨道:  “臣虽然是个文官,但看到岳飞时总有一股热血上头,恨不得跟随他一起北伐,共同杀敌!”  武则天目光流转,落到狄仁杰胖胖的身体上,打趣了一句:  “狄卿若是从军,能不能建功立业不知道,恐怕是要减肥几十斤了。”  狄仁杰哈哈大笑,道:  “都言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臣若是能托陛下吉言,那可就是一举两得了。”  君臣两人相视而笑。  过了一会,武则天道:  “长平呢?”  狄仁杰道:  “皇太女应该是带着官员们去视察京师城外的水利了,据说今日有一个新水坝落成典礼,就在皇太女的封地之中。”  武周京师定都在洛阳。  洛阳城北不远处就是浩浩荡荡的黄河。  大唐为了治理黄河可是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  长平这段时间也学聪明了,不去朝堂上搅和权力的事情,而是专心地做一些基础行业,比如劝农、经商、水利这些。  母女两人原本有些紧张的关系,因此也大为好转。  武则天闻言点了点头,露出笑意:  “大周如今商业虽然发达,但任何社会都逃不过一个‘民以食为天’。”  “长平能有这个心思,那就很好。”  水利,归根结底还是为农业服务的。  突然,一名宦官冲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开口禀报。“不好了陛下,皇太女去视察的地方,溃堤了!”  “什么?”武则天和狄仁杰同时都是一惊。  狄仁杰立刻站了起来,道:  “陛下,臣这就带人去城外,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时间回到半个时辰前。  皇太女长平在工部尚书等诸多官员的簇拥下,笑容满面地注视着面前的这座大堤。  “殿下,这座大堤可是咱们利用金幕之中的各项先进技术制造出来的。”  “您看它的长度和高度,还有蓄水的量,那可都是如今大周之冠啊!”  “这座大堤在皇太女殿下的指导下完成,必将载入史册啊!”  听着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