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秦桧出现在了赵构的面前。 赵构看着秦桧,缓缓道: “秦卿家,议和有什么新的情况吗?” 秦桧赶忙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倒是有一些最新的细节条款从中都那边传来,只不过赵鼎相公不同意,眼下还在继续磋商之中。” 谈判到现在这种时候,无论是大宋还是金国,大的和平方针都已经定下了。 剩余的,无非就是大宋岁币多少,双方的边界怎么划定,还有宋金皇帝之间的称呼,两国的关系究竟是藩属国还是兄弟国这些。 虽然是细节,但大宋左相赵鼎还是锱铢必较。 对赵鼎来说,议和归议和,大宋的利益和国格必须要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金国方面许多不合理的要求,赵鼎一概打回,要求再议。 从外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宰相应该有的表现。 但对皇帝赵构而言,秦桧这番话听在耳中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了。 赵构怒气冲冲地开口道: “这个赵鼎,每天不给朕找一点烦心事他就活不下去了吗?” “早知如此,朕当初就不应该让他回来当这个左相!” 秦桧听着赵构的话,心中不由一动。 难道说,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秦桧咳嗽一声,试探道: “臣的意思是,陛下不妨给赵相公详细分说一番,让他能早日和大金方面达成和约。” 赵构没好气地说道: “还说什么说,朕现在看到他都烦死了,朕不想和他说话!” 秦桧唯唯诺诺,很快退下。 离开时,他嘴角的笑意却已经无法抑制。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秦桧百分百确定,赵构绝对已经动了要把赵鼎罢相的心思! 回到家中,秦桧思虑良久,找来了自己的党羽侍御史萧振,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 很快,一份由萧振起草,弹劾参知政事郑大中的奏折就送到了赵构面前。 赵构看完这份奏折,若有所思,抬头看向御案。 果然,赵构又发现了参知政事郑大中的请辞奏折。 都是官场惯例了。 那么问题来了,赵构到底要不要批准呢? 赵构沉吟片刻,心中思绪涌动。 “郑大中可是赵鼎那家伙的铁杆,凡赵鼎说是的,郑大中也必然附和。” “这一次议和也是,郑大中处处站在赵鼎一边,就想着破坏议和,哼!” “此人断不可留!” 赵构不再迟疑,直接提笔在郑大中的请辞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 【赵鼎和郑大中的关系人尽皆知,郑大中的去职立刻引来了朝堂内部的动荡。】 不少人赶忙跑来找弹劾郑大中的当事人萧振,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第一手情报,好给接下来的政治斗争未雨绸缪。 萧振弹劾成功,自然是得意洋洋,对着面前聚拢过来的诸多官员道: “诸位可知道,为何本官只弹劾郑参政,不弹劾赵相公啊?” 众人自然是连连摇头,等待着萧振揭晓答案。 萧振得意洋洋地开口道: “因为赵相公很快就要自行求去了,大家都是士大夫,这点体面还是要给的。” 众人齐齐“哦”了一声,各自若有所思。 【很快,在大宋朝堂之中谣言四起。】 【各种关于赵鼎即将辞职,很快上船离开临安府的传言被传得沸沸扬扬,有鼻子有眼。】 秦桧听到萧振等人的汇报,脸上露出得意表情。 “对,就是这样,加大力度。” “陛下批准郑大中的辞职,已经说明一切。” “各位,希望就在前方。等本官就任左相之后,就是咱们飞黄腾达的时候了!” 【在秦桧的指示下,他的党羽们疯狂攻击赵鼎,营造出赵鼎大难临头的局面。】 【赵鼎对此自然并非毫无所觉,同样也发动了己方势力,竭力想要自救。】 【然而此时的赵鼎因为力主议和而失去了主战派的支持,又因为议和不力也得不到皇帝赵构的认同,秦桧本身更是分去了一大批主和派的力量。】 【局势到这种地步,赵鼎终于悲哀地发现,朝堂中的“自己人”已经是人人喊打的少数派了。】 【仅仅在郑大中辞职半个月后,山穷水尽的赵鼎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上奏章辞职。】 【赵构立刻批准了这份辞呈,让赵鼎回到了熟悉的绍兴知府之位。】 【二度拜相的赵鼎,就这么仓促而狼狈的结束了自己的任职。】 秦桧听到了赵鼎的辞呈被批准后,整个人都笑疯了。 但表面上,他还是假模假样地找来了另外一个仅存的宰相王庶。 “王相公,赵相公明日就要离开,我们在码头摆个宴,送一送赵相公吧。”王庶闻言,表情也不由微妙。 王庶只是力主抗战,但不是傻子。 能当上宰相的有哪个缺少政治智慧的? 事到如今,谁都知道赵鼎的去职背后是秦桧一党在推波助澜。 秦桧这时候居然还要给赵鼎送行,这不是恶心人是啥? 但王庶还是点头道: “秦相公所言极是,那我们明日就在码头相会吧。” 翌日,王庶依照惯例,提前半个时辰抵达了送行处。 来这里送行的并不只有王庶,还有赵鼎在朝中的诸多下属、盟友。 和之前相比,如今的赵鼎明显憔悴苍老了许多,脸上也没有任何神采。 王庶见状,心中也是感慨不已,上前握住赵鼎的手。 “赵相公,此去还请保重。” 虽说王庶和赵鼎政见不合,但双方毕竟也是共事一场,该有的情分和体面,王庶自然不少。 赵鼎看着王庶,露出愧
第593章 赵鼎罢相,秦桧上位,秦始皇怒斥大宋主战派都是蠢材(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