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赵构又想跑,朱棣雄心勃勃的西征计划!(3 / 6)

是坐立不安。  金人,就是赵构这辈子最大的心理阴影。  只要一听到金人南下,赵构就好像回到了二十岁时的那座金国大营之中。  无数金军森冷的目光,让赵构好像变成了一只身处猛虎狼群中的待宰羔羊!  赵构呼出一口气,咬牙还是写了一份圣旨。  “如更一日胡虏骑兵未退,且令放散百官离临安,各自寻路去。”  这份圣旨很快就被送到了政事堂。  陈康伯看完这份圣旨,犹豫了一下,将圣旨放在油灯上,一把火烧了。  紧接着,陈康伯立刻前来面见赵构请罪。  “烧了?”赵构闻言,心中又惊又怒,不由质问陈康伯:  “为何焚朕之旨意!”  陈康伯下跪请罪:  “若将圣旨发送出去,百官奔逃,焉有朝廷?”  “有朝廷方有陛下之威,无朝廷则天下人心中无陛下矣!”  赵构大怒,道:  “朕问你,为何焚朕旨意!”  陈康伯顿首道:  “此旨意既不可对外公布,又不可留于纸笔有辱陛下威名,故而焚之。”  赵构怒气冲冲地开口道:  “朕和你沟通不了,找杨沂中和其他宰相来!”  很快在大殿中,诸多宰相、尚书、御史长官们齐聚。  赵构忧心忡忡地开口道:  “眼下胡虏势大,朕意欲散百官,浮海避敌,诸卿以为如何?”  让赵构意外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还是杨沂中。  在杨沂中和陈康伯等人的联手反对下,在场的几名主和派宰相们见赵构心志不断动摇,也不敢轻易开口。  秦桧死后,南宋朝廷之中的主和派立场也有所改变。  讲和平归和平,但却不像秦桧那样一心只想着对金国投降,就算出卖大量国家利益也无所谓。  在主和派宰相们默认,主战派大臣们极力坚持的情况下,赵构也冷静了不少。  “嗯,过往每当朝堂主战之声高涨,确实也是胜多败少……”  想到这里,赵构的心情总算是勉强安定了一些,道:  “好吧,既然诸位卿家都说希望朕亲征,那就……”  “嗯,以朱倬卿家作为提督,先行前往建康府,督促节制御前诸军作战!”  眼下事态危急,赵构是不敢把主战派的主心骨左相陈康伯放出去的。  那么右相朱倬就是最好的选择。  朱倬一听,当场傻眼,连连推辞。  “陛下,臣乃一书生,如何能领得数十万大军作战?必误国事矣!”  “还请陛下另选贤能!”  没错,朱倬正好就是主和派的宰相。  他可以默认南宋和金国继续交战,但让他来当这个提督主帅,那可真是要了朱倬老命了。  赵构见状心中又急又气,偏偏还不好当众发作,便恶狠狠地看向了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和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  “两位卿家,就由你们替朕巡视监督诸军!”  叶义问和黄祖舜两人,都是正儿八经的文官出身,一点武艺也没有的。  这也是赵构比较离谱的地方,在明知道金国即将开战的情况下,竟然还是强行把这两个不知兵的文人推到枢密使的职位上。  可谓是以文御武入脑过度了。  叶义问和黄祖舜闻言也都傻眼,但在赵构怒气冲冲的注视下,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督军和提督,一字之差,但实际上的差别是巨大的。  提督是真正的主帅,打了败仗要背最大锅。  督军嘛,进可以权充提督,退可以只做监军,比较灵活,也容易甩锅。  叶义问地位更高,他当即回到枢密院,再会和赵构指定的中书舍人虞允文等一起临时组建了一个“督事府”,然后就急匆匆地离开临安北上了。  另外一边,赵构心情郁闷地回到了后宫,愁眉不展。  “唉,这到底怎么办哟。”  “要不朕直接带着心腹离开临安算了?”  “不妥,若是朕走了,陈康伯等人顺势立赵伯琮那个混小子为皇帝,那朕岂不是白搭了?”  “嗯,或许应该派个人将赵伯琮那臭小子给毒死……”  “呃,毒死还是不行,养了这么多年,朕也并非无情之人,带着他一起走应该没问题……”  赵构脑海中胡乱地想着,突然听到外面禀报。  “陛下,皇子殿下在外面举着奏折,负荆请罪!”  赵构咦了一下,有些惊讶。  从窗户探头一看,还真看到赵伯琮背着荆条,双手高举一份奏折。  赵构想了想,道:  “先把他手里奏折拿来朕看看。”  很快这份奏折就到了赵构面前。  奏折之中,通篇都是悔过之言,各种好话说尽。  此外,赵伯琮还表示,愿意“为父皇身边一小卒,日夜卫戍父皇,必不使贼人来犯。”  赵构看完这份奏章,长出一口气。  “呵呵,这小子还是懂事理的,朕差点就误会他,以为他……”  “嗯,也未必。”  赵构沉吟片刻,道:  “让那逆子进来吧。”  赵伯琮很快进来,大声请罪告饶。  赵构也一脸和蔼,非常大度的原谅了赵伯琮。  然而翌日,赵构又找来赵伯琮,道:  “有御史上奏,要以你为元帅,为朕前驱。”  “朕思来想去,觉得你前日之话也有可取之处。”  “皇儿,你可愿为元帅?”  赵伯琮闻言,立刻想起了史浩之前的嘱咐。  “陛下生性多疑,一份请罪奏折断不可能使陛下完全释然,当还有其他试探之举。”  “殿下但请牢记臣的话,一是绝不可答应离开陛下左右,二是绝不可和任何军队扯上联系!”  赵伯琮立刻大声道:  “如今危难之际,儿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