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刘恒杀妻戮子?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的精妙布局(2 / 4)

的人,后代真的敢给他上‘文帝’这样的谥号吗?”

听着萧何另外一个角度的解释,刘邦又怔住了。

是啊,谥号、庙号这种东西,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是要告祭九泉之下祖宗的!

别的朝代,刘邦不懂。

但在大汉,以及大汉之前的朝代,谥号是一定要体现出一个君主平生经历、特点,而且必须尽量中肯的。

“文”,是一个非常高的谥号。

它代表着“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慈惠爱民,愍民惠礼……”

一个“道德博闻,慈惠爱民”的君主,居然是杀掉四个儿子的人?

想一想都知道,不可能!

更何况,汉文帝还有庙号!

谥号,是每个皇帝死后都有的。

庙号,则必须是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才有。

通俗的说,有庙号的,就是公认的明君!

就比如说刘恒之前的汉惠帝刘盈,只有谥号没有庙号。

刘恒,有谥号,也有庙号。

谥号是“文”,庙号是“太宗”。

太宗!

这个称号,是公认的“第二代明君”。

如此之多的因素叠加,实在是很难想象。

这样的刘恒,是一个能为了皇位杀掉四个儿子的人。

几乎不可能!

再说一次,大汉的谥号、庙号是非常非常严谨的。

不像大清那样,什么太祖、世祖、高祖各种批发,是个皇帝就一定有庙号。

尤其是,这个时间段,大汉奉行的是黄老学派。

黄老,那是道家思想。

道,是人道,也是天道!

黄老学派的大臣们,敢违背人道,天道,去给一个已死的皇帝洗白?

不可能的。

更何况,西汉的皇帝也不像大清皇帝一样能用军机处一言九鼎。

汉初讲的是垂拱而治,是给丞相为首的大臣让渡权力。

大臣们有思想支持,也有权力支撑来给一个杀害四个儿子只为登基的皇帝一个不好的谥号。

而不是给刘恒“道德博闻,慈惠爱民”这种几乎是道德圣人一样的评价。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的历史如此真实,而其他文明的历史却乱七八糟,被各种质疑为野史的原因。

华夏人,是真的尊重历史,敬畏历史。

刘邦长出一口气,心中疑惑消散。

“看来,应该是朕误会了。”

“没想到啊,以金幕之能,竟然也在这种事情上含糊其辞。”

“真想知道历史的真相啊……”

听着刘邦的感慨,刘恒一边放心,一边也是非常疑惑。

历史上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和四个儿子,究竟是怎么死去的呢?

瘟疫?暗杀?

还是说,自己当真丧心病狂……

不!

刘恒强行收拢了念头,突然发现一件事情。

这个历史上的汉景帝叫刘启。

而如今汉初世界线中,萧何孙女萧氏给刘恒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叫刘启。

这,难道是巧合吗?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刘启在十岁时就已经被立为太子,但他的脾气并不算好,曾经在一次争吵中,用棋盘活活打死了吴王刘濞送到长安当人质的吴国世子。】

【此事立刻震惊了整个西汉,但在汉文帝高超的权术手腕之下,吴王刘濞最终还是捏着鼻子认下了这口气。】

【只是从此以后,吴王刘濞和太子刘启之间,自然不可避免地有了仇恨。】

【当汉文帝在世时,刘濞只能将这仇恨埋在心中,等刘启即位后,事情自然就有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并非仅仅是私人恩怨,同时还有汉朝自建国以来留下的许多弊病。】

【首先,就是刘邦留下的分封制度。】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中的刘邦揉了揉太阳穴,哼了一声。

“果然还是来了。”

早在很多期金幕视频之前,刘邦就已经意识到了分封制度出现的巨大问题。

作为开国皇帝,如今这个制度已经被刘邦搞定了。

所有的诸侯王都被集中到了长安,政务、军事、财政权力尽数被朝廷派下去的官员接管,封国也被取消,只在地方上还有一部分食邑。

说是王,其实跟普通的侯相比,无非就是食邑大一些罢了。

有这个基础在,刘邦看到这里时,心情还是比较轻松,更多的是好奇。

自己后世的子孙们,会怎么样去解决这个诸侯国的问题呢?

【由于汉文帝属于半路接班当的皇帝,他在位时更多的是和朝廷的功臣集团进行博弈,对地方上的诸侯国无法投入过多精力。】

【诸侯国在此期间,同样也吃到了西汉国力恢复的红利,一个个变得强盛起来。】

【尤其是吴王刘濞,当时的吴国境内盐、铁行业非常发达,刘濞又拥有铸币权,让吴国的财富迅速增加。】

【在复仇心的驱使下,刘濞用这些财富打造了大量兵甲武器,培养了一支数量众多的军队,招揽了许多奇人异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