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无法容忍的。
军臣单于的话,立刻就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右贤王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大单于,就让我们这边出击吧!”
“我们可以直接打到长安去,给刘彻那个家伙一点教训!”
匈奴分为三部,分别是位于漠南中央的单于本部,东边的左贤王部(辽西平原)和西边的右贤王部(河西走廊)。
军臣单于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可以,明年就由右贤王部作为主力,从河套地区南下直取关中,威逼长安。”
“本单于就不信,等咱们匈奴的大军包围长安后,刘彻还能这么硬气!”
顿了顿,军臣单于又将目光看向于单。
“于单,本单于再给你一次机会。明年你继续出兵进攻汉朝东北,和右贤王部形成两路夹击之势。”
“这一次,你可不能再出别的问题了!”
于单闻言大声道:
“请您放心,这一次我一定会一雪前耻!”
……
长安城中,刘彻非常高兴地接待了凯旋而归的卫青,并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会。
皇后卫子夫还特地带着小刘据参与了这场宴会。
刘彻握着卫青的手,感慨道:
“卫青啊,大汉能有你这样的名将,是朕之幸,大汉之幸!”
众人听着刘彻的话,心中那叫一个嫉妒。
但偏偏,不服气还不行!
之前那次突袭可以说是巧合。
这一次卫青可是真刀真枪的摆开阵势,把匈奴左贤王于单打得败退。
再对比之前的公孙敖、李广、韩安国,这区别简直不要太明显。
现在的大汉,就只有卫青能赢,其他人都赢不了匈奴。
实打实的战绩放在这里,不服不行!
卫青毕恭毕敬地开口道:
“陛下言重了,这一次臣之所以侥幸得胜,乃是因为韩安国大人领兵英勇作战在前,消耗了匈奴人足够的锐气。”
“若是没有韩安国大人率领的郡兵们,臣也是难以得胜。”
“如今功劳仅归臣一个人,臣心中实在难安。”
“还请陛下封赏韩安国大人和他麾下的有功将士,抚恤那些为了保卫家乡而战死的郡兵,大汉百姓得知后必然会赞颂陛下的恩德,将来更加愿意为陛下拼死作战。”
刘彻愣了一下,随后大笑起来。
“好,没有问题!”
众人看向卫青的视线,又多了几分尊重。
其实卫青是完全可以独自一人拦下所有功劳的,没有任何人能质疑。
但他却特地分润了一些功劳给韩安国,这就非常难得了。
和这样的人当同僚,那是真的舒服。
【卫青的胜利,越发引起了匈奴人的怒火,并决定对汉朝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和报复。】
在发动进攻之前,军臣单于特地将左贤王于单叫到了漠南王庭。
“于单啊,你可知道这一次我为何不领兵南下吗?”
于单愣了一下,随后毕恭毕敬地开口道:
“孩儿不敢随意揣测父王的想法,只需要听从父王的命令便是。”
军臣单于显然对这个态度很满意,露出笑容。
“我很清楚,我活不了几年了。你是左贤王,但现在很多人都在觊觎你的位置。”
“右贤王,还有伊稚斜那小子都是如此。”
于单闷声道:
“只要我有您的支持,他们不足为患。”
军臣单于的表情变得严厉起来:
“我们匈奴人是草原的骄子,只有真正强大的领袖才能统领这个庞大的帝国。”
“当年我的父亲老上单于传位给我时,同样也有许多人暗中觊觎,但都被我镇压了。”
“你若是想要坐稳单于的位置,你就要比所有人都更强!”
于单被一番训斥后,只能唯唯诺诺,连声应是。
军臣单于看到于单态度不错,语气重新变得和缓。
“这一次东西并进,是削弱右贤王的机会。”
“汉朝的都城在右贤王的进攻范围,一定会精锐尽出,和右贤王展开大战。”
“本单于若是出兵,那刘彻就不会全力对付右贤王了。”
于单闻言,顿时明白过来。
“多谢父王。”
军臣单于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要让右贤王去和汉朝精锐硬碰硬。
若是右贤王输了,元气大伤之下,自然退出下一任单于竞争行列。
若是右贤王赢了,汉朝为了死保都城也一定和右贤王刚到底,赢了也是损兵折将的惨胜。
总之,不管是输是赢,右贤王本部实力是一定会被削弱的。
这对去年被卫青打得灰头土脸的于单来说,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军臣单于随后又开口道:
“刘彻主力放在和右贤王作对,汉朝用来抵挡你的兵力就不会太多。”
“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抢夺汉朝各种资源,壮大你的实力,为将来接任单于做准备。”
“伊稚斜是我的亲弟弟,你的叔叔。你凡事可以多问问他,他会是你对抗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