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刘彻的南越国困境,隋文帝点出大汉被反噬的关键!(2 / 4)

拒绝出战就能让刘彻放弃?

那只会让刘彻记仇!

众人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安。

张次公道:

“大将军为何不主动请战?若是大将军出征,我等愿意追随。”

打仗嘛,既然风险巨大,那就跟着一定会赢的主帅便好。

霍去病已经死了,现在大汉中唯一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就是卫青。

跟卫青出征,就算是捞不到什么大的好处,起码最后的胜利是没问题的。

卫青闻言,苦笑一声。

“我啊,已经老了,打不动了。”

“你们啊,和我不一样,该听陛下的还是要听,该卖的命还是得卖!”

“好好培养你们的儿子吧。”

说完这句话,卫青飘然而去。

有些话,就算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也没办法说透。

说出去了,万一传到了刘彻的耳里,就是卫青的灭门祸事。

只能说,看这些老部下们究竟有多少悟性了。

看到这里,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笑出了声。

“这些家伙,还真是不懂皇帝怒火的威力啊。”

太子杨勇眨了眨眼睛,笑道:

“看来这些不愿意出战的君侯们很快就会有大麻烦了。”

隋文帝点了点头,道:

“那是肯定的。”

“就算是普通的皇帝,也没办法容忍这样的冷场,更何况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之心高气傲,在历史上也是能排名前几的。

这一次金幕中的朝会,等于是刘彻先被南越国丞相吕嘉啪啪打脸,然后又被这些臣子们联合起来啪啪打脸。

同一件事情,被外部敌人和内部臣子打脸两次。

这就真应了一句话。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旋即,隋文帝又道:

“当然,这件事情也并非只有臣子们的错,刘彻对待功劳的标准前后不一,也是很大的问题。”

汉朝当然也有一套标准的军功制度。

但对刘彻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来说,什么制度不制度的,就是屁话。

就比如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不遵军令,带八百人私自离开大军千里去找匈奴人决战。

按照大汉朝正常的军功评判,霍去病违反了“遵守主将命令”这条战场上的第一铁则,不管他立下多大的功劳,撑死也就是一个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结果呢?

刘彻直接大手一挥,给了霍去病一个冠军侯。

列侯!

是,刘彻这么做,的确是让霍去病开启了传奇人生,让华夏多了一位百世流芳的民族英雄。

但实际上,刘彻对霍去病的封赏也彻底让大汉军功制度烂掉了。

其他人不可避免地会想:

“霍去病能破例,凭什么我不能?”

“你当皇帝的不给我破例,你就是偏心!”

不仅如此,刘彻其实还有一个问题。

初期,小功重赏,有错重罚。

后期,大功薄赏,有错依然重罚。

这也就是金幕中刚刚张次公等人和卫青对话透露出来的玄机。

隋文帝当然明白刘彻这么做的原因。

说白了,国家财政不够了!

只要是被封为列侯级别,都会有食邑,最少的一般也有八百户到一千户,像卫青霍去病这种更是直接万户侯。

刘彻这个时候的列侯封地,当然不像春秋战国时候那样,属于列侯的独立王国。

但,有一样东西列侯是能享受的,那就是封地食邑上交的税赋。

“食邑”这两个字就很明显,就是让列侯们吃这些食邑户口的税赋来养自己嘛。

问题是,食邑里的户口,那也是大汉的老百姓啊。

这些食邑户口都划给列侯了,大汉国库收到的税赋自然也就少了。

还是以卫青霍去病为例,两个万户侯,就算最低标准,两万户好了。

一户也按最低标准五口人来算,两万户就是十万人。

换言之,单单是为了供养卫青、霍去病两人,大汉朝廷就要损失来自十万老百姓的收入。

刘彻在汉匈战争到金幕播放这个时间点,已经先后封了几十个列侯!

这就完了?

别忘了,大汉还有许多列侯呢!

开国功臣集团,汉文帝的亲信,汉景帝的亲信,汉武帝的亲信……

总数加起来,没有三四百,至少一两百是跑不掉的。

为了奉养这些列侯,大汉损失了至少数以百万计老百姓的税赋收入。

这就不是一笔小钱了。

本来国库为了打仗就已经是非常吃紧了,现在打完了还要封列侯让国库继续损失财源,刘彻肯定不愿意干啊。

所以在卫霍出征的后期,经济吃紧的刘彻不得已之下,只能选择减少封侯的数量。

可这种迫不得已,臣子们当然是不可能理解的。

以前的人有好处,凭什么现在我们这批就没有了?

以前的人给大汉卖命,难道现在我们这一批就不是了?

这种事情,其实就是君臣之间的一种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