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李广利出征,刘邦长久的执念终于释然(2 / 3)

老爹跟随冠军侯霍去病各种事迹长大的,心中对大汉的归属感自不必说。

为了父亲,他愿意投降匈奴。

但只要有机会,赵安国会立刻回归大汉,戴罪立功!

赵破奴笑了笑,道:

“傻孩子,单于明显已经看破了陛下的企图,若是老夫故作不知,那结果只能是单于立刻把你我父子斩首。”

赵安国倒吸一口凉气,道:

“这个匈奴单于,竟然如此狡猾?”

赵破奴叹了一口气,道:

“若非如此,你我如今又怎么可能身处王庭呢?”

“再继续等等吧,总是会有机会的。”

赵安国重重点头,道:

“希望那一天不会太晚!”

汉初世界中,刘邦看到这里哼了一声。

“这个赵破奴,可比某些人有良心多了!”

说话时,刘邦带着浓浓的怨念。

刘恒当然能听出刘邦意有所指,也很快就想起了一个人。

燕王卢绾。

卢绾是刘邦在沛县的发小,一直以来都是跟随刘邦混的。

到刘邦成了汉王,卢绾被封为长安侯。

长安可是大汉的都城,以此作为封号,可见卢绾在刘邦心中的分量。

后来燕王臧荼造反,刘邦平定臧荼作乱后,就将卢绾封为燕王,继续镇守燕国。

事情到这里,都一直是两个发小相互扶持信任的剧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改变了这一切。

刘邦平定燕王臧荼后,感觉这异姓诸侯王的确是不靠谱,也就开始了陆续诛灭异姓诸侯王的过程。

随着一个个异姓诸侯王被刘邦诛灭,卢绾心中也开始慌了。

卢绾可是燕王啊,这岂不是意味着刘邦也要弄死卢绾?

惊惧之下,卢绾和代国丞相陈豨一拍即合。

这个时候的卢绾还没想着要造反,只不过是希望割据自保。

但事情很快就败露了,刘邦愤怒之下派周勃领大军征讨卢绾。

卢绾心中有愧,而且本来燕国的军队也打不过大汉朝廷,就跑到了长城以北附近。

卢绾一边向冒顿单于求援,一边向刘邦各种求情。

刘邦见状就下诏书说,只要卢绾前来长安面见,就饶卢绾一命。

据说卢绾原本是想要前来的,但不知为何却改变了主意,最终投降匈奴,被冒顿单于封为东胡卢王。

投降冒顿不到一年,卢绾就死了。

刘邦对此耿耿于怀。

刘邦这个人,说白了就是道上大哥。

卢绾这种忠诚于自己一辈子的发小、小弟,刘邦是非常信任的。

就算卢绾真的想过造反,只要他愿意来长安负荆请罪,刘邦顶多臭骂一通,打一顿,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但卢绾最终却还是没有回来,这对刘邦来说,是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

难道咱们之间的兄弟情分,就真比什么狗屁燕王的职位还重要?

你但凡来和大哥认个错,大哥难道会不原谅你?

谁没犯过错,大哥难道还能因为这点事情就断送咱们的兄弟情?

刘邦看着吕雉暗中授意杀掉韩信,眉头都不眨一下。

对刘邦来说,韩信只不过是一个半路加入的打手,死了也就死了。

可自家好兄弟的背叛,老刘心中是真的无法释怀。

刘恒安慰了一句:

“父皇,儿臣从一些匈奴俘虏的口供中听说,卢绾在死前也是常常怀念跟随父皇征战的时光,并对没有向父皇请罪深以为恨的。”

这倒真不是刘恒胡说。

在拥有了金幕带来的各种加持后,大汉早就已经灭掉了匈奴,弄死了冒顿。

当年跟随卢绾一起投降匈奴的许多部下成为了汉军的俘虏,包括卢绾的两个儿子。

他们的这些口供早就有了,只不过谁都知道卢绾这个名字在刘邦心中属于禁忌,并没有呈递给刘邦罢了。

刘邦闻言,精神顿时一振。

“当真?快,去把供状拿来!”

很快,一箩筐的奏疏就被抬了进来。

当时大汉还没有全面推行纸张,这些供状都还是以简牍的形式存在。

刘邦看着面前的这些奏疏,身体微微颤动了起来。

“好,好啊。”

“这个臭小子,终究还是心里有朕这个大哥的。”

“哈哈哈,哈哈哈!”

刘邦激动大笑,眼眶有些泛红。

人老了,比年轻时更容易动情了。

刘恒看着刘邦激动的样子,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这些奏疏的确是卢绾儿子、部下所说,但谁也不清楚这究竟是卢绾当时真的亲口这么说了,还是这些人想要借用卢绾的名义保命,才编造出来的谎言。

刘邦呼出一口气,开口道:

“卢绾生的那两个小混蛋还活着吗?”

回答的是陈平。

“陛下,卢绾的两个儿子都还活着,一个在岭南当教书先生,另外一个在河西负责驿站文书。”

在儒家看来,祸不及妻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萧何陈平等人信奉的黄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