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传来了大湟江口失败的消息之后,清军内部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巡抚周天爵极为不满地开口道: “向提督,你率领将近两万大军围剿这区区流寇,竟然都没能成功!” 向荣反唇相讥: “我早就已经说过了,围剿这支流寇必须要徐徐图之,是你自己催着我出战,才导致大清兵马受到损失。” “况且我也并没有被洪秀全叛军击溃,他仅仅是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功罢了。” 两人争执不下,让在场的钦差李星沅大为头疼,又开始和稀泥。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 “既然这洪秀全一时半刻间难以战胜,咱们不妨就先对朝廷进行报功。” “接下来,向大人你负责围困这支叛军,绝对不能让他们跑了。” 李星沅本身就是年老体衰之人,前来接替林则徐的位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他是真的不想内讧,更不想让清廷知道自己作战不力。 紫禁城。 杜兴国兴冲冲地来到了咸丰皇帝的面前。 “皇上,穆彰阿等人的所有罪证都已经确凿。” 咸丰皇帝露出笑容,点头道: “那还等什么,立刻罢黜穆彰阿!” 很快,咸丰皇帝正式颁布圣旨。 以“保位贪荣,妨贤病国”的罪名,将穆彰阿革去职务,永不叙用。 消息传出之后,整个京城乃至全天下无不拍手称快。 “好,实在是太好了。” “这个该死的贪官,终于被除掉了!” 更有人痛哭流涕,跪在地上。 “大清终于有救了,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如此种种,足见穆彰阿究竟是有多么的不得人心。 但也有一批人,心中非常慌张。 其中就包括了如今的礼部侍郎曾国藩。 “恩师他竟然……” 曾国藩坐在书房中,心乱如麻。 一直以来,穆彰阿都是曾国藩在朝廷之中的最大靠山。 曾国藩能一步步升迁到礼部侍郎的位置,自然是因为才能出众,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大清上亿人口,才能出众者如过江之鲫,凭什么是曾国藩? 答案很简单,因为穆彰阿欣赏曾国藩! 没有穆彰阿的大力支持,曾国藩也不可能会出现“十年七升官”的辉煌事迹。 眼下穆彰阿被彻底批倒批臭,曾国藩又怎么可能不心慌? 对这一刻的曾国藩而言,前途充满了未知。 似乎有一个无形的深渊就在前方,随时都可能将曾国藩给彻底吞噬掉! 紫禁城中,咸丰皇帝又接到了来自钦差李星沅、广西巡抚周天爵等人的“捷报”。 “……在大湟江口击杀和俘虏贼军上千人,贼军如今已经被大清兵马四处包围无法动弹,预计旬月之内便可再有捷报送呈御前。” 看完这些奏折之后,咸丰皇帝也是松了一口气,露出了愉悦的表情。 “这些愚民,竟然被西洋人蛊惑,真真是死有余辜!” 对咸丰来说,记忆中最深刻的耻辱绝对就是鸦片战争。 连带着,对英国、法国等洋人也没有丝毫的好感。 太平军是以“拜上帝教”这个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分支而出现的,咸丰自然对此深恶痛绝,巴不得太平军赶紧死! 稍微收敛了一下情绪,咸丰在奏折上批示。 “凡信此邪教者,首恶族诛,从犯全部流放边疆!” 他绝对不能允许任何来自西洋的思想,在大清的土地中发扬光大! 顿了顿,咸丰皇帝又对着杜兴国道: “杜师傅,你对近来大清内部想要学习西洋夷人的风潮怎么看?” 在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大清内部就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派认为,大清的失败只不过是偶然现象,华夏文明的底蕴无比深厚,只需要按照华夏老祖宗们传下来的知识继续发展,就能中兴大清,再创辉煌,向英国等西洋夷人复仇。 而另外一派则通过战争意识到,英国等诸多西洋国家的确掌握了大清眼下根本就没有的技术,大清应该向西洋国家学习先进技术,这样才能实现振兴国家的梦想。 在这些支持学习西洋的大臣中,有一个人是非常让人意外的。 林则徐。 林则徐在广东地区和英国坚决的斗争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清的不足。 被清廷重新启用后,林则徐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林则徐还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 而林则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这本书记述了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等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在林则徐的启发下,魏源根据《四洲志》又写出了《海图国志》。 这两本书,后来成为了“洋务运动”和倭国“明治维新”的指导书籍。 这就是林则徐。 既忠诚,又有能力,而且也不盲目偏执。 他能誓死抗击英国为首的列强入侵,也能认识到大清本身的不足,放下身段努力学习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但很可惜的是,直到林则徐病故于赴任广西钦差的路上,他学习西方技术的建议,在大清内部依然并不是主流。 因为真正能影响到咸丰皇帝决策的杜兴国,不同意! 作为正统的儒家士人,杜兴国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华夏五千年,无数辉煌文明,何须学习什么万里之外的夷人,真是笑话!” “请陛下放心,您接下来只要广开
第1227章 忙着中兴大清的咸丰皇帝,压根没把太平军当回事!(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