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突发事件改变历史,陈平感慨杨秀清萧朝贵失策(3 / 4)

!”

萧朝贵差点当场吐血。

很显然,战斗的情况还是被泄露了!

眼下长沙所有城门紧闭,萧朝贵又是轻骑来袭。

奇袭尚未开始,就已经宣告失败。

【当我们翻阅史书,会发现有很多意外的事件改变了历史。】

【福成在长沙城外和萧朝贵爆发的遭遇战便是其中一例。】

【福成虽然全军覆没,但他的警报及时地传回长沙,让长沙方面得到警觉关闭城门。】

【否则,以萧朝贵之悍勇和太平军之神速,极有可能一举冲入长沙之中,实现一次军事史上完美的百里突袭夺城。】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之中,刘邦一拍大腿。

“可惜,实在是可惜啊。”

“这个萧朝贵,真是没有项羽的命。”

当年项羽也是这样,主力大军还在齐国平定齐王的反抗,自己亲自率领三万骑兵回救被刘邦数十万领军攻陷的老巢彭城。

然后,项羽带着这三万铁骑一路横扫,直接把刘邦几十万大军干崩了,顺便还把刘邦老爹刘太公和老婆吕雉都捉了。

刘邦本人倒是不以为耻,在建立大汉之后还经常提起这一战。

意思很明显,项羽够牛吧?

他当年一样抓不住朕,哈哈哈!

眼下看着萧朝贵四处转战,刘邦可是非常之爽,各种给萧朝贵欢呼鼓劲。

没想到,竟然在最后一步出了差错!

萧何摸着发白的胡须感慨道: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一支本不该出现在长沙城外的,来自西安的兵马,却偏偏出现了。

换成其他任何一支稍微了解太平军的清军将领来指挥,那肯定就是当场跑路,不会对萧朝贵突袭行为造成什么影响。

但偏偏又是福成这个从来没和太平军打过交道的愣头青将军领兵,就是一定要和萧朝贵碰一碰。

偏偏福成还并不是纯粹的冲动之人,发现局势不利时还懂派人回长沙告警求援。

如此种种的因素结合,最终才让萧朝贵的突袭功败垂成。

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呢?

陈平感慨道:

“太平军的三篇檄文还是自断后路了,不然的话,长沙内部恐怕会有人献城投降。”

曹参疑惑地看了一眼陈平:

“献城投降?老陈,你开玩笑吧。”

金幕中之前也没说过长沙城里的事情啊,陈平凭什么就这么笃定?

陈平江微微一笑,抚须道:

“就凭太平天国是汉人建立的政权。”

“哦,当然还有满清朝廷两百年来对汉人的残酷压榨。”

在大清,满人的仕途是有上限的。

像林则徐这种,能做到总督的,也就到头了。

什么军机处,御前大臣等真正的核心层位置,别管你是林则徐还是李则徐张则徐,也别管你有多大的本事。

哪怕你有通天的本事了,在皇帝面前真正说得上话,有资格商议国家大事的,一样还是满、蒙八旗大臣!

汉人又不傻,怎么可能对这种情况满意?

更何况,太平军是汉人建立的政权,实力在过去一年之中的多次战斗中也得到了验证,是完全有能力夺取天下的。

回头再看看长沙城内三巡抚的大乱斗……

长沙城里的士绅官员还能对大清抱有希望吗?

可惜的是,一切都因为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那三篇檄文,以及随后拆毁孔庙的行为给破坏了。

长沙城内已经早就把家族命运和科举、儒家牢牢绑定的汉族士人官绅们别无选择。

就算大清再烂,也只能陪着大清一起烂到底!

金幕中,镜头移动到了长沙内部。

这座湖南省府,此刻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前任巡抚骆秉章得知太平军已至城外的消息后,也顾不得什么清廷要求他暂时留任帮助新任巡抚张亮基稳定局势的圣旨,直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和骆秉章一起跑路的,还有领兵从江西前来支援的江西巡抚罗绕典。

罗绕典的借口则比较光明正大一点,既然他带来的江西兵马都已经受湖南巡抚张亮基节制,那为了避免令出多门,罗绕典自然也就该回自己的江西根据地南昌去了。

两名巡抚这一跑,再加上之前太平军萧朝贵部势如破竹的表现,直接全城哗然。

长沙东、西、北三座城门一时间拥挤不堪,车马塞满整座道路。

城外的湘江码头上同样也挤满了船只,无数士绅百姓争先恐后地逃难。

“一群废物,世受皇恩,却不懂为国尽忠。”

“可耻,简直就是大清的耻辱啊!”

湖南巡抚张亮基虽然在这场“三巡抚之争”中笑到了最后,但面对这种坑爹之极的情况,也是破口大骂,跳脚不已。

但别人能跑,张亮基作为守土有责的巡抚,那是万万跑不得的。

可就凭长沙城里这些个垃圾废物,怎么可能守得住这座省城?

张亮基可不想用“太平军攻克的第一座省城,斩杀的第一名巡抚”之名被载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