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左宗棠出马,萧朝贵出事,皇帝们惊呼小说都不敢这么写(1 / 4)

“左宗棠?”湖南巡抚张亮基听着这个名字,总感觉有点熟悉,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

“你,说说左宗棠的事迹。”

随着幕僚的描述,镜头中出现了一名中年男子。

他脸庞略显圆润,眉宇柔和,看上去并无多少锋芒。

表情平静而淡然,手持一本书册,坐在大堂中安静翻阅。

【左宗棠,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人。】

【道光七年,于长沙府试中获得第二名的佳绩。】

【后来因父母去世丁忧,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后来又转入时任湖南巡抚吴荣光创立的湘水校经堂读书。】

【在这里,左宗棠极为刻苦,专心研究学问,仅一年考试中就有七次名列全校第一。】

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丁忧结束后参加长沙乡试,因“搜遗”中第,取得举人功名。

但随后三次前往北京会试,都没有获得进士身份。

湖南巡抚吴荣光对左宗棠极为赏识,认定左宗棠将来必定能成就大事,就让左宗棠出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

在醴陵渌江书院期间,两江总督陶澍偶然来此,和左宗棠相识,对左宗棠的才能大加赞赏。

随后,在陶澍的力主下,其独子陶桄与左宗棠的长女订婚。

两江总督,那可是大清一品大员。

唯一的儿子陶桄,那更是不知道多少朝廷顶级大员心中绝佳的女婿人选。

但陶澍却执意要和左宗棠这个连进士都不是的举人结为亲家,可见陶澍究竟对左宗棠有多么欣赏。

道光二十七年,左宗棠在北京应试时结识的好友胡林翼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力荐左宗棠。

林则徐听说左宗棠的事迹后大为欣赏,派人传书湘阴,希望左宗棠能出山相助。

但因某些事情,最终左宗棠并未前往云南。

直到两年后(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在长沙相见。

两人见面之后的谈话无比投机,竟然直接谈了一整个晚上。

林则徐在这之后经常和别人说起这次会面,大赞左宗棠是“绝世奇才”。

听幕僚说到这里,张亮基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难怪我说这么耳熟呢。”

“他在湘阴是吧,离长沙也不算远,就几十里。”

“快,本官这就修书一封,你立刻派人去请他入城!”

陶澍倒也就算了,能得到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赞许,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张亮基或许会觉得幕僚的话有些夸大,但绝对不会质疑两位大清总督的眼光。

一位执意和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一位盛赞其是绝世天才。

这种怎么可能不是人才?

但也并非就没有人反对。

另外一名幕僚道:

“巡抚大人,这左宗棠就是个举人,还是搜遗举人,能济得了什么事?”

大清官场,得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不,至少得二甲进士出身以上,才能算是正道。

举人?

那属于歧视链底端,哪有人看得起?

张亮基大怒,胡子都吹了起来,喝斥道:

“你去让林则徐林公夸你一句试试?娘的,林公要是但凡能给你一个‘善’字,本官都能让你来组织长沙军务!”

“成天聒噪不休,主意没得一个,滚一边去!”

湘阴,左家。

四十岁的左宗棠,正坐在自家书房之中,手里拿着一本书,一边品茗一边读书。

虽说并没有得中进士,但靠着陶澍和林则徐两位官场顶级高官的赏识,还有过去当书院山长的经历,再加上举人老爷的身份,左宗棠在物资这方面自然是远超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

一名管家敲门,急声开口:

“老爷,长沙有使者前来,自称是巡抚张亮基大人的幕僚,有重要书信!”

“巡抚大人……快请客人去大堂。”左宗棠放下书本,沉稳开口。

片刻后,左宗棠在大堂主位就座,拆开张亮基的书信,沉吟不语。

幕僚有些提心吊胆地开口道:

“左先生,不知意下如何?”

长沙如今内部烂成什么鸟样,作为协助巡抚处理政务的幕僚,那心里可是太清楚了。

这种烂摊子,一般人是真不愿意掺和的。

左宗棠笑了笑,站了起来。

“国难当头,义不容辞。”

“还请阁下稍候片刻,我立刻随你前往长沙,襄助巡抚大人。”

左宗棠安抚好使者,马上找来家中族人妻儿,如此这般安排一番。

“贼军若至,尔等可以先行撤离。”

“那太平军自号正义,最多也就拿走家中一些财物,可以适当留一些给他们,想来不至于会将家财劫掠一空。”

“我马上前往长沙,若此去顺利,击退贼寇,便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众人闻言,都颇为担心。

左宗棠的妻子便道:

“老爷,那太平军听说在南边可是厉害得很,您此去长沙,真的安全吗?”

左宗棠微微一笑,目光中闪过一丝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