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为秦栗付出那么多。时值饥荒,百姓更应该珍惜气力才对。突然。“啪”的一声。嬴政大腿一拍,恍然大悟。“刚才走得急,竟没询问,在这饥荒年代,百姓们究竟如何度日?”他看着街上的情景,疑惑道:“怎么没见乞讨之人?街上百姓精神抖擞,全无饥饿之态。”龙一见状,随即拦住一位中年男人。“朋友,请问乡邻们都在忙碌些什么?粮食短缺,大家又是如何维持生计?”那中年男人瞥了他们一眼,有些不耐烦道:“你们自己去城门口看看公告便知。”“最近官府发放的粮食很少,但几个贵族家庭仍在分发粮食。现在粮食价格下跌,一点点钱就能吃几天,百姓不可能还饿着。二公子已经尽了他能做的一切,剩下的得靠我们自己。如果懒惰,那就饿着,那是活该。别浪费我的时间,我要去管家那里报名当工匠,去晚了就没了名额。”嬴政听后,更加一头雾水。什么?什么什么?放粮?贵族子弟还参与其中?嬴高具体做了什么?为何说懒惰就会饿着?另外,官府为什么要招募工匠?秦国不是已经有几十万工匠了么?那些工匠都去哪了?现在为何每个人都说老二好?“老二在百姓中的声望为何如此之高?朕曾以为他整日沉迷酒色,荒废了正事,不料他居然还有所谓的功绩。朕对自己的儿子了如指掌,显然百姓们被嬴高那逆子蒙骗了。”这下好了,不仅疑惑未解,反而更加疑惑了。究竟发生了何事?嬴政不是轻易放弃之人,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这江山是朕亲手打下的,区区小事,岂能难得倒朕。“出发,去看那张告示,朕要亲自看看那逆子究竟在搞什么鬼。”三人直奔城门,抬头便看到一张贴着的皇榜。“官府发放粮食,每人一斗,迟到者不予等候。韩武侯三房长子韩磊,捐粮百石。”龙一询问:“陛下,韩磊是谁?他为何要主动捐出粮食?”嬴政目光中透出一丝严厉。“韩武侯,是朕攻占韩国一座险峻城池后,亲自封他的。没想到十多年过去,韩家竟然出了这样一个不肖之子。庶出之子也敢私自放粮?他们所吃的都是官府的粮食,绝不允许私自捐出。倘若每逢饥馑之患,我大秦便开仓济粮,那我国的将士将何以果腹?若不尽速补救,恐怕不出多久,这社稷便会易主他人之手。哼,实在是目光短浅,这等策略竟然出自那个逆子之手?愚昧之徒!此举非但不能缓解饥荒之苦,反而会将我大秦置于险境。”嬴政一眼便看出此策背后的危机,然而他没有深思,为何韩磊会出面放粮。“此处离放粮地并不远,不如我们去一探究竟。”于是,三人继续走,不久便抵达了放粮地。一个穿着简朴的年轻人不耐烦地抬头看了眼烈日,又环视了一圈周围的人群。他坐在一张小桌子前,手里拿着纸和笔。旁边堆着三个一人高的麻袋,里面装的是秦粟。嬴政好奇走过去。年轻人的神情变得兴奋,大声问道:“老先生,你是来领秦米的么?我这堆满了秦米,虽然是陈米,但在饥荒时期能吃上东西就不错了。”他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嬴政没有回应,直接走向麻袋,确认里面确实是秦米。这些米已经陈旧,其中还有米虫。嬴政怒火中烧:“这批粮食绝不可用于赈灾,你对大秦律法了解几何?”“这乃是官仓之粮,若全数分发给百姓,士兵们何以为食?”面对嬴政的盛怒,那小厮却是一脸茫然,如同看着一个无知的人。“你是否有所误解?两个月前就已废弃旧律法,现行的乃是新律法。还有,我不过是遵循官府的指令行事,你又是何人?竟敢质疑二公子颁布的法令?除非先皇复活,否则,无人有资格质疑二公子的决策。想要粮食就过来签字,拿了粮食立刻离开,不要就别影响秩序。我在这里等了两天,一粒米都没送出去,终于等到人了,结果来的是一群无知之辈。”小厮在烈日下,起初还能耐心地对嬴政解释,但很快发现这些人并非真的来领粮食,故而耐心耗尽。嬴政闻言,怒火攻心。一旁的龙一见嬴政面色骤变,如何能忍?踏前一步,紧紧抓住那小厮的衣襟。“小子,你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你……你这是做什么?”小厮虽被龙一提拎起来,脸上却没有半分惧色。“管他是什么人,哪怕天王老子亲临,我也不会放在眼里。别以为你们衣着光鲜,就能在此地嚣张跋扈。我乃奉二公子命令,在此开仓济粮,谁人敢来阻拦?”提及嬴高,那小厮还大
第六十二章 现行的是新律法(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