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第六十三章 钥匙。(3 / 3)

满意,慢慢解释道:“你父亲死的那年,是我刚到陈四爷身边的第一年,也是儿童失踪案正式立案的那年。在这之前,我在良城见过你父亲,也见过你的母亲。”

姜映夕的父亲死的那年,按照何盛亭现今的年龄往前推,他当时才七岁。

她也是急糊涂了才把所有的问题都往何盛亭身上推,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干什么?

何盛亭:“当时大部分年幼的孩子比较好脱手,我的年龄偏大,并没有买家看得上我。当然跟我一样情况的不止我一个,应该有七八个。”

“这七八个孩子不能光养着,都得干活,力气大会打架的干体力活,干不了体力活的就替四爷解题。什么都做不了的就饿着,只能捡些剩饭吃。也不乏有人饿死的情况。”

“你呢,你替陈四爷做什么?”姜映夕问。

“前五年我什么也没做。”

“那后来为什么妥协了?”

“因为石满死了,他是我们这些孩子里长得最高的一个。”小孩子对年龄大小的区别就是看身高,身高越高年龄就越大。

他补充道:“被活活饿死的。”

五年后,何盛亭开始替陈四爷做事,也刚好应验了录像记录的起始时间。

姜映夕可以想象的到,他口中的这个石满一定和他一样,是属于那种什么都做不了的孩子,五年时间饥一顿饱一顿,这其中应该也有其他的外力导致石满被饿死。

何盛亭应该在同伴的命运里看见自己今后的命运,才决定改变自己。

“后来呢?”她问。

“我帮四爷解决了几个难题,一开始只是交答案,到后来就慢慢地开始上手做。”

姜映夕眼中的光逐渐暗淡,“所以,你帮陈四爷做事都是自愿的是吗?”

“你不能这么问。”站在一旁的时闻屿早就打开了记录本,将何盛亭方才叙述的话如实记录下来。

他纠正姜映夕的错误性问话,“你应该问他当时的人身自由情况。有没有被关着,有没有被暴力控制或者是受到言语上的恐吓。”

姜映夕按照时闻屿的提点复述了一遍,问何盛亭,“有吗?”

何盛亭:“刚到四爷的身边时是被关着的,半年后才慢慢有了活动的自由。至于挨打和挨骂是家常便饭。逃跑会被打断腿扔到路边去乞讨,所有的孩子都要乖乖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