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还是有好心人的,比如早前和丹娘一起去长安城里卖菜蔬的李阿婆。
住在村东头的外来户包家有驴车,老包头赶着驴车,李阿婆和丹娘跟着驴车在旁边走。
从大丫到五丫坐在驴车上,一大家子往长安城里头去。
进了城,丹娘和老包头说着地方,果然到了长寿坊的茶楼,何先生就在窗户前坐着呢。
何先生第一眼就看到了丹娘,毕竟四个小丫头跟在身边,还是挺显眼的。
丹娘把和离书递过去,何先生接过看了后点点头。
“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给你送衙门里头,盖上章子,这就成了。”
等何先生走了,丹娘才从李阿婆那里接过一个荷包来。
“包叔,给,你把驴车赶去车马铺吧,我们在这儿等着你,回头还得劳烦您老给上了官契的和离书送回去。”
老包头虽然惊诧丹娘竟然有心眼,早前把银钱藏在李阿婆处,但一贯沉默寡言的老包头没多说话,只接过丹娘给的铜板,赶着驴车往车马铺去。
待得老包头停好了车子回来,丹娘已经带着几人坐在了街边的一处汤饼摊子上了。
“包叔,麻烦您老了,跟着忙活。
快坐下吃上一碗热乎的,暖暖身子。”
老包头常来长安城,是知道这么一碗汤饼可不便宜,就有些不好意思落座。
但丹娘哪里能真的好意思白使唤人家的驴车,又说了几句好话,才使老包头坐下呼噜呼噜开吃了。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何先生从一辆马车上下来了。
丹娘接过何先生手里盖了红印的和离书,立时就哭了。
“哭甚?
这是大好事,你脱离了苦海,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女娘帮扶会那边儿已经通知我了,你尽管带着女娃娃们去吧。”
“多谢何先生,多谢何先生!”
丹娘低头躬身对着何先生行礼,声音都带着哽咽之音。
丹娘又买了几个火烧,分了两份儿用油纸包好,一份儿给了李阿婆,一份儿给了老包头。
“今儿个多谢李阿婆和包叔了,这火烧你们拿着家去吃。
还得麻烦包叔带着李阿婆回村子,再把契书交给孙家。”
最后,还是老包头自觉提出要送丹娘她们娘五个去那女娘帮扶会去,丹娘看着虚岁还不到两岁,被大丫抱着的五丫,就点点头,道了谢。
等到了女娘帮扶会,老包头和李阿婆瞧见真有人收留丹娘娘五个后,才放下心来,两人这才上了驴车回村子。
所以,等这日李三娘下值归家的时候,就见到了丹娘送来的一篮子野菜。
“是下半晌儿送来的,带着她家大丫来的。我给那孩子拿了糕点,也不好意思吃,我给拿了,才抓着小口吃起来。
唉,是个好孩子,看样子是就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李三娘看向李大嫂就问:“不是说给给介绍了活计?
那还有空去挖野菜去?”
“嗐,定是那大丫带着几个小娃娃去弄的呗。
她们现下住在外三城一孤老婆子家,还是我这边特意给找的,算是有了落脚的地方。”
李三娘看着那野菜,菜根儿上还带着泥土呢,想必是天不亮就去城外的山地边上挖的。
这么一大篮子,应该是忙活了得有大半日的功夫了。
“这菜看着就新鲜,今晚洗净了就能焯水拌拌吃了。”
李三娘坐下来,一边和李大嫂一起择菜,一边闲话。
“不是说,那几个孩子还得还口粮钱给孙家?
这事儿何先生没说怎么办?”
“倒是说了,说是这钱可以给,但得让孙家签下契书,表明是要具体还多少钱,还得说明,还完了后,以后两家就没有关系了,这婚嫁上孙家可一点儿也不能管。
以后,也犯不上让大丫几个给养老钱。”
李三娘点点头,“何先生想的周到,若是还了这钱,过上几年,要是还能让孙家卖了换彩礼钱,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说过了这事儿,李三娘瞧着李大嫂,不由得就想起了跟着大军远去的李大郎来。
不过,李三娘可不愿说起李大郎,李大嫂这个当娘的肯定比她这当小姑的更挂心在外的李大郎来。
所以,李三娘就提起了李二郎,“二郎这几日下值可是回来的挺晚的,可得弄点儿好吃的给他补补。
大嫂,我买回来的那烧鸡,得留个鸡腿给二郎。”
这几日李二郎下值晚,都来不及和李家众人一起吃晚食。
差不多都是李家众人吃完晚食一盏茶的功夫了,李二郎才赶着回来。
李大嫂本想拒绝,一只烧鸡,也就两条腿,以前多半是会给小四郎和露珠儿吃的,可李大嫂又想到了李二郎这段时日有些尖了的下巴,就没反对李三娘的话。
待得李家人都在正堂闲聊的时候,一直守在门口的李三郎听到了门外的动静,问了一声,听到是李二兄和李二郎的声音,就赶紧开了门。
这几日都是李二兄赶了家里的马车去接的李二郎归家的。
等李大嫂收拾了饭食送到正堂上,李二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