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2 / 16)

头,“章内侍特地拿小麦地试过,用过沤肥的小麦地产量要高两成。”

周瑾行:“那便是管用的。”

他背着手眺望那一片片代表着生机的田地。

税改过后老百姓的日子自要轻松许多,日子轻松了,人丁就会兴旺。

温颜过来挽他的胳膊,像只欢快的小麻雀。

那时他们走在田野里,像一对平常的夫妻,畅想着这片热土上能开出最灿烂的花儿。

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土地意味着生机。

前阵子忙碌,这些天算是假期,周瑾行很享受庄子里的惬意。

以前他一年到头都困在乾政殿,

似乎从温淑妃进宫后,出来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

就算事业狂魔,也知道劳逸结合。

这两日人们一边采摘棉花,一边剥棉籽备皮棉。

温颜给周瑾行画大饼,要做棉布,要做棉袄,还要做棉被。

周瑾行拿着书籍看她,发出灵魂拷问:“你种了三千多亩白叠子,得做到什么时候?”

温颜:“……”

周瑾行指着外头,“库房里到处都堆满了白叠子,只怕庄子做一年也做不完。”

温颜:“……”

周瑾行是彻底服了她的,嫌弃道:“把差事交给尚衣局去做,冬日官员要发放公服,就拿白叠子填充给他们试一试。”

温颜:“陛下怎么不早说呢?”

周瑾行无语。

她也没问啊。

没过两日村里的木匠把弹棉弓送来。

温颜做指导,差人把竹篾放到门板上,将剥了籽的棉花铺到上头。

仆人背上弹弓,牛筋弦靠怀,一手拿弹弓,一手拿榔头,将弦贴近棉花里。

榔头击打到弓弦上发出震颤,棉花顿时起伏飞舞,众人皆笑了起来。

这稀奇把戏委实有点意思,人们全都好奇围观。

那仆人背着弹弓弹了阵儿,觉得门板放得太矮了,费腰。

于是人们把门板抬高了些。

他又操作了会儿,才觉得合适了。

周瑾行也来看把戏。

弓弦发出“嗡嗡”的震颤声,铺在门板上的棉絮被震动到处飞,肉眼可见的蓬松起来。

弹制蓬松的棉花成为皮棉,可作纺纱。

温颜抓了一捧,捏起来的手感软软的,颜色洁白,很讨人喜欢。

人们啧啧称奇,觉得像羊绒似的,填充到衣裳里肯定暖和。

温颜差人拿筷子把皮棉搓成条状,妇人们找来手摇纺车,尝试纺纱。

刚开始不太习惯,后来多试几回,纺出来的纱线便均匀细致起来,并且非常扎实。

周瑾行把纱线拿到手里看了看,觉得粗了些,还可以更细,这样织出来的布才更柔软。

今年朝中的京官们算是走了运,庄子里制作好的皮棉被运送至尚衣局填充做袄子。

颜色差一些的棉花则分给庄子里的奴仆,供他们自己做袄子御寒。

前来帮衬采摘的村民也分得一些,他们知晓白叠子昂贵,宁愿讨要一些做过冬的衣裳也比拿工钱强。

温颜在庄子里待了近半月才回宫,周瑾行则提前几日回去了。

她带了棉布棉袄和一床棉被回去给政事堂那帮老头看。

这回那帮老头儿并无异议,是认可白叠子作用的。

如果在西域那边能大量种植,不失为一件民生益事。

推广白叠子种植的提案得到一致认可。

温宗荣回去同柳氏提起这茬儿,称赞道:“咱们三娘到底有眼光,把御花园里的白叠子

种到庄稼地里,日后老百姓过冬就容易多了。”

柳氏好奇道:“老百姓愿意种?”

温宗荣捋胡子,“眼下粮食为重,自然不愿意。

“不过西域不像中原人烟稠密,且白叠子喜日照,最适宜种植,朝廷应会在那边尝试推广。”

柳氏道:“这倒是功德一件,倘若物美价廉,定受人喜欢。”

似想起了什么,柳氏又问起允州那边的税改。

温宗荣道:“二郎说进展得还算顺遂,有了通州的例子,官绅们都不敢生事,说到底,谁都不想砸前程和饭碗。”

柳氏:“如此说来,当初圣上执意推行税改新政,倒是有成算的。”

温宗荣点头,“当今圣上确实有魄力,我最初不支持税改,现在仔细想想,若能顺利推行,也的确是利国利民之策。”

二人就温宣民的差事议了一番,都替他捏了把汗,幸而车到山前必有路,顺利度过了阻碍。

一旦税改全面推进,日后他的前程自不消说。

朝廷确定要推广种植白叠子后,章青佑成功翻身,被任命为司农寺少卿,官衔从四品上,派往西域推广种植白叠子。

想他这一生起起伏伏,从获罪受腐刑后在宫里蹉跎到六十多岁,不曾想竟还有翻身的一天。

章青佑内心感慨不已。

人这一辈子真的说不准,没有到盖棺的那一天,谁都不知道他能走多远,飞多高。

朝廷很重视这项差事,司农寺以章青佑为主心骨,派了一个五人团协助前往西域推进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