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导弹使用说明捡最大的打!(2 / 3)

小时通过的目标也没有达成,日军的扫雷艇用了足足5个小时才在这里打通了一个安全航道,供水面舰艇通航。

“雪风”号驱逐舰作为先导舰艇首先通过航道,向着警戒区域内航行,剩下的9艘舰艇则一字排开依次通过航道。

而在前沿进行警戒的一艘037猎潜艇的对海搜索雷达,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日军的先导舰艇“雪风”号。

“导弹部队,这里是海军301艇,发现日军驱逐舰,坐标:574,633,航向:226,航速29节。”

“导弹部队收到!”

这名岸舰导弹连的连长在听到终于发现日军部队的时候,很明显的连语气都机动了起来。

妈的!兄弟们都等你们半天了!

随后这名连长下达命令道:“跟踪雷达开机,1号发射车做好准备!”

“是!”

执行这次打击任务的海军岸舰导弹部队装备的是“海鹰”-2岸舰导弹。

从实际使用上讲,这种导弹没有单独使用的,每个作战单位都是一个作战系统,而在红警部队的编制内,每个岸舰导弹连都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转的作战系统。

“海鹰”-2岸舰导弹系统由跟踪雷达站天线车、跟踪雷达站显示车、移动电站、指挥仪车、射前检查车、发射架车和发射架牵引车组成。

作战过程是由雷达搜索目标,并计算目标方位和距离,以及运动的航向,将这些射击诸元传送给射击指挥车上的指挥仪,发射架随动社射击指挥仪。当目标进入射击扇面并满足射击条件时,指挥仪经过计算向弹上发送射击前置角和末导雷达开机主动搜索时间,在导弹发射瞬间,封锁发送,点火继电器吸合点火,导弹升空。

在“海鹰”岸舰导弹系统完成准备后,便立刻按照先前指示的参数进行发射。

伴随着导弹发射架喷出的火焰,一枚“海鹰”-2岸基反舰导弹立刻腾空而起,直奔日军“雪风”号飞去。

这次红警部队只发射了一枚导弹,毕竟根据雷达反射截面判断,小鬼子的这艘舰艇只是一艘两千多吨的驱逐舰,一枚“海鹰”-2打沉这么一艘驱逐舰可以说是手拿把掐。

要是雷达上显示的是一艘战列舰,红警部队的岸舰导弹连恐怕就要来一轮齐射了。

毕竟二战时期的军舰虽然落后,但是由于时代的关系个顶个的抗揍,仅在抗打击能力一项上就远超后世的现代军舰。

当然,也就只有抗打击能力比后世的军舰强了。

但是想要把小鬼子的战列舰一发入魂也不是不可能,要是打进了弹药库,一发导弹把几万吨的战列舰打沉也是非常正常的。

可一枚导弹就打进弹药库已经不是难不难的问题了,那多少是沾点气运在里面的。

在这枚“海鹰”-2导弹发射之后,便直奔着“雪风”号的方向掠海飞行。

“海鹰”是采用雷达主动制导的导弹,属于发射后不管的武器。所以红警部队在发射完毕后就可以直接再次进行发射准备,随时打击新的目标。

而这枚已经发射的导弹则根据雷达信号的反射直奔“雪风”号。

由于在二战时期并没有反舰导弹,所以应对反舰导弹的防御手段也是没有的,正常来讲这枚“海鹰”导弹直接命中目标将其击沉才是正常的剧本。

可是对面的日军驱逐舰可是“雪风”号啊!

就在这枚导弹飞向“雪风”号并即将命中的时候,“雪风号”的舵机因为故障发生了些许的偏转,原本即将命中的“海鹰”导弹直接从“雪风”号舰导的后方擦身而过。

“纳尼?!刚刚飞过去的是什么东西?怎么那么快!”

火箭发动机剧烈的响声从“雪风”号的舰岛高速飞过,小鬼子自然被如此巨大的声响惊动。

不过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飞的这么快的东西,也不知道自己侥幸与死神擦肩而过。

其实也不算和死神擦肩而过,毕竟这是“雪风”号。

而红警部队的“海鹰”导弹在失去目标之后继续向前飞行,“海鹰”-2的最大射程在95到100公里,火箭发动机中剩余的燃料足够支持其进行长时间飞行。

“卧槽!怎么回事?目标怎么还在雷达上?!”

岸舰导弹连的战士们十分不解的看着雷达界面,实在想不通一艘二战时期的破船是怎么躲过80年代的反舰导弹的。

就在红警战士们感到疑惑的时候,原本失去目标的“海鹰”-2岸舰导弹的主动雷达再次捕捉到了目标,而且还是多个目标!

此时,以日本海军“比睿”号战列舰为首的日本水面舰艇编队已经全部通过了水雷区,正在向“雪风”号的方向进行靠拢。

这时,日军舰艇编队司令池田信男收到了“雪风”号发回来的电报。

“声音巨大但体型很小的高速飞机?那是什么东西?”

小鬼子还是吃了没见识的亏,对于反舰导弹只能形容成一种小体型的飞机。

不过这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小鬼子又不知道啥叫导弹。

而就在池田信男思考着“雪风”号形容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的时候,殊不知现在他所在的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