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二十圣婴默想》(1 / 2)

旧日音乐家 胆小橙 1121 字 18天前

第690章 《二十圣婴默想》

“二十圣婴默想.或者,对圣婴的二十次凝视.”

在琴键上方提腕悬停的范宁,此刻屏息凝神,默念标题。

实际上,范宁一直认为“Regard”一词极难翻译。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它或许译为“凝视、注视”没错,抑或深层一点,译为“默想、玄想、观想”.

但其实,它在法语里又是一个介词,带有“和有关的方面”的意思,进一步考究源头的话,还有“尊崇、敬畏”的隐喻义.

从这个角度上,范宁揣摩起了当时作曲家梅西安在创作时,所希望代表的信仰和祷告的意味。

他如此酝酿起一种持久、庄严而高尚的感觉,双手十指撑开,用凝重的音色和极弱的力度,按出了三组#F大调和弦!

第1曲,“天父的凝视”!

“天父在凝视塞巴斯蒂安,祂说,这是我的圣子,我所喜悦的。”几乎是一个瞬间的启示,稍有灵性感知的教众,便立刻联想到了《启明经》上的原文!

他们听到在横跨6个八度的“时空”中,范宁双手交替缓慢地敲击,控制琴声的共鸣自然地飘荡起来,犹如氤氲在空气中遥远的钟声。

应该来说,第一曲采用#F大调的谱号,开头又是大三和弦,主调感是很强的。

好像还是传统语汇。

刚开始的一众现代音乐家们也是如此认为。

但马上,在第二组连接的和弦中间,调式就发生了奇特的现代性移位。

其中蕴含刺耳的小二度,使音响色彩获得了令人晕眩的改变!

“现代作品!”

“这拉瓦锡的第二部作品,是一首现代钢琴作品!”

这些先锋派的艺术家,之前还在那里嫌“冲击感不够”呢这一下,忽然纷纷感到脑中嗡鸣了起来,就连范宁指尖下弹的这几个和弦包含哪些音符,都一时分辨不出来了!

“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

第1曲作为整部作品的序言,通篇都建立在“天父主题”的初步陈述和演变基础上,从范宁展现的节奏和力度上来说,它的每一句都是缓慢的,每一句都是弱奏的,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成分。

但在围绕主题发展的过程中,因它这种执着的规律,反正产生了强大的力量!.这种安宁又具有表情地向前推进的力量,以及永恒的节奏与紧张的和弦之间的对比,也成为了这部作品接下来所有展示“天父主题”的隐喻义基础!

在前世,圣十字教那个指向“太阳神教”或“密特拉教”的可能起源,即古希伯来人崇拜的见证之主,出于敬畏不敢直呼其名,在经卷中都把祂的名字写作“JHWH”——只记辅音,不记元音,无法拼读。

恰如作曲家梅西安所论及的神秘之说,“不可名状、难以言传的音乐是属于人类热情领域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在这世,教会与教会之间存在莫名联系的这世,范宁用“天父主题”来指代“不坠之火”,如此,前面布道的“无终赋格”,就和这里“不坠之火”发生了联系!

“什么和弦?这是些什么和弦?”

“为什么要这么去组合?”

“服了!我真的服了!!宗教体裁的音乐不应该是很古板讲究的吗?也能这么写的吗?这什么奇特的技法!?这种氛围到底是怎么营造出来的!?”

人头攒动之中,这些侧耳聆听的先锋派艺术家们,思路仍然有些呆滞,一时间没能分辨过来!

有人甚至向周围人递去了疑惑询问的眼光,但得到的回应明显是“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按道理说,一部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对位等等,他们这些“饱受音响刺激”的耳朵,应该是极其敏锐且见多识广的

可现在,这《二十圣婴默想》的第1曲,根本就没有什么旋律与节奏的技法,单单让他们听几个和弦,他们都没听明白!只觉得它们要么连点成线、极其瑰丽,要么带着静默的厚重,崇高且令人眩晕!

就这样,音乐在壮丽持久的形式和超越时间的恒久感中结束。

没等他们有进一步的揣摩消化,范宁的双手,突然有力而快速地掠过大半个键盘,带起一大片由极其复杂的双音构成的琶音群!

“咚咚咚咚咚咚——”“嘀-嗒-嘀-嗒-嘀-嗒-”

范宁将踏板踩得很深,和弦全部混杂在了一起!

极具现代张力的、增二度和纯四度的刺耳混响还没有散去,转眼在高音区又隐约飘过了十六分音符的铃铛声,如同耀眼的星光闪烁不定。

第2曲,“星星的凝视”!

惊人的恩典,率真的闪光,顷刻间遍布祝圣的十字架。

黎塞留甚至发现,连自己胸前戴的十字架项链也在跟着闪动,直接映衬在了他厚厚的眼镜玻璃片里。

这一曲的乐思主要建立在“星星与十字架”主题上,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共同的半音特征音型串联。

星星代表了圣子的诞生,是安宁而单纯的喜悦,十字架则意味着受难与拯救,以及惊骇与粗暴的对待。两者形成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