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火明终于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每天一回到家,就是各种鸡飞狗跳。
特别是两个孩子开始会满地跑的时候。
老金两口子把房子置换到秋火明家附近,一个巷子进去,房子的格局跟他家极为类似。
走路窜门子也就二分钟的路程。
这是陈素娘来京城的第二年,这次的过年她打算好好置办一下,秋建设退休了,上个月就完成了退休的全部手续,打算过年带着小宝一起来京城。
陈素娘掐着时间,日盼夜盼的等他们过来,可惜京城的蔬菜很少,最多的就是大白菜。
临到快过年的时候,唐小糖开着小三轮,给秋家送了许多的大棚菜,如今她的大棚菜做出名气了,远近的餐馆都找她订货,年底了许多饭店放假。
她就开始做居民的生意,反而比之前做的销量更大。
车子周身都是彩塑,看上去花花绿绿的极富有农家气息,车厢盖板上是丁宇那张老少咸宜的喜气大头照。
他如今是唐家村的大棚菜代言人。
唐小糖是跟着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一起来的,车子刚停好,一早就在家等着的秋火明快步迎了出来。
身后跟着两个雪白粉嫩的圆球,天冷穿着小棉袄,个子矮,可不就球似的。
见到了唐小糖,一个赛一个嘴甜,“小糖姑姑早……”
“小糖姑姑吃了早饭了吗?”
“小糖姑姑真好看……”
唐小糖猫下腰,脱掉厚手套,伸手摸了摸两个小家伙的头,“小糖姑姑吃过早饭了,还给你们带了烤红薯。”
两个圆球顿时欢腾了起来。
唐小糖从三轮车座椅旁取出一个裹得严实的包裹,解开,烤红薯的香气袭来。
里面放着六个香喷喷的烤红薯。
秋火明悠悠地说了一声,“拿了别人的东西,该说什么呀?”
“谢谢小糖姑姑!”两个娃异口同声,脆生生地嚷嚷道。
唐小糖的脸笑颜如花,眼睛弯成了月牙儿,“不谢,过年来姑姑家拜年,我给你们做糖葫芦吃……”
两个娃的奉承话顿时不要钱似得冒了出来,听得秋火明汗颜。
他伸手拍了拍两个孩子的虎皮帽子,“去,找舅爷爷玩去,顺便给他也送个烤红薯。”
“好耶,我去送。”二宝反应快,一转身抱着红薯就跑了起来。
大宝慢了半拍,快步跟了过去。
唐小糖直起腰,问秋火明,“嘉敏在家吗?”
秋火明撇撇嘴,“她要工作到除夕……”
车子旁的小伙子已经把要送的菜搬了下来,足足三麻袋。
秋火明笑道:“太多了,哪用的着这么多。”
“吃不掉的放地窖里,不会坏。”
这地窖原本就有,就在原来大锅灶的旁边,后来不兴烧大锅灶,改用煤炭炉子后,这块地就空了下来。
上回老金买房子,一起找施工队把地窖清理了出来,重新加固,这才能正常使用。
“等过年,一起来咱村,今年胖子也不走,你们怕是有些日子没见了吧?”
唐小糖随着秋火明跟顾晓然的叫法,也叫丁宇为胖子了。
秋火明笑道:“来,一准来,大宝、二宝还想拿双份的压岁钱呢。”
“那可不行,就一份。”唐小糖笑嘻嘻地把手套重新戴上,“我不进屋了,还要送菜。”
守的云开见日出,胖子的春天终于不远了,两人国庆订的亲事,打算正月里就正式成亲。
丁家老两口,欢喜的不得了,老大丁浩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老二眼下终于开了窍,老两口花了一笔钱,让胖子在京城置办房产。
老一辈的人,都对房子有执念,有了房子才能成亲,甭管这房子是分配的还是自个儿建的。
丁宇在唐家村附近买了一处民房,刚装修好,这些日子一直在通风,房子周围的交通很便利,算是城乡结合部,眼下看样子有些偏,但是秋火明知道,这块地再过个十年,那可就要翻几番了,入手不亏。
正说话间,陈素娘从外面走到巷子,还没走进就嚷嚷开了,“小糖来了,进来坐!”
秋火明扭头笑道:“妈,她还有半车的菜要送呢。”
“阿姨好。”唐小糖笑着挥了挥手,“改天我再来,趁着这几天天好,我得把菜都送了……”
秋火明目送她远去,以她的级别,压根不用她亲自送货了,她今天来大概就是来看两个娃娃,给他们带红薯的。
自己三袋子蔬菜,纯粹是顺带的。
自家这两个娃娃,嘴巴就像是抹了蜜似得,哄得一个个阿姨、姥姥、爷爷、奶奶都喜欢的不得了。
陈素娘看着院门口放置的三袋蔬菜,笑得合不拢嘴,“小糖这孩子太实诚了,过年你给她送一箱茅台去,咱可不能小气了。”
秋火明应了一声,弯腰提起两个麻布袋,送到地窖口。
“等我清理一下,再放进去。”
陈素娘叮嘱道。
进了房间,嚷了一声,“大宝、二宝!”
“他们两个去舅爷爷家去了。”
秋火明笑道:“小糖带了烤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