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六尘(1 / 2)

……

悠扬的钟声响起,带着洗涤心灵的力量从小雷音寺传遍了整个惠山。

此时是寅时六刻,夜巡僧在钟楼敲钟四下,是在提醒全寺的僧人醒来。

昨夜菩萨给自己唯一的弟子讲明了寺内的很多戒律清规,某人之前装了一波过目不忘的杯,今天也就不好假装忘记了。

楚君回麻溜起床,穿好菩萨给自己的“七条衣”,从禅房的水桶中舀出一瓢清水来。

惠山的泉水很清澈,水中映出人像的清晰度不比铜镜要差。

他自视一番,失望的把那瓢水还了回去……奇了个怪,他头的头发没有一点要长出来的迹象。

“明明也没留戒疤啊!”

楚君回简单的洗漱了一番,出门往大雄宝殿走去。

小雷音寺里供奉佛像、收集香火的地方有两处,其一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着曾经的佛祖和过去几位名声极大的菩萨。

其二就是大雄宝殿,这里面供奉着如今的佛祖和十二位菩萨,之所以不供奉罗汉,是因为他们只向求,不向下化。

罗汉帮助众生还愿的能力差了菩萨们不止一筹……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他们不灵。

信众们肯定都愿意拜灵验的,而不愿意拜不灵验的。

所以,为了积累更多的香火,各个寺庙一般都供奉的是佛祖和菩萨。

大雄宝殿是九五间开,象征九五至尊,楚君回作为商国好公民,看到这布置直想摇头。

如果说大雄宝殿里供奉的那位是世间的至尊至贵者,那商国的君王又算什么?

一点尊严都没有还当什么王。

看看人家大虞的王,威服海内,莫敢不从,谁要是敢光明正大的称“九五”,靖难司的狗腿子连夜就能把他灭门了。

大雄宝殿前面立着一尊鼎,鼎面印着“小雷音寺”这四个字。

这鼎也有说法。

据传此世的佛教是从西边的“龙窟”传过来的,第一位佛祖“世尊”在龙窟苦修,成道之后于龙窟留下禅坐之影,自己则东渡传道。

他初至中原,问何器最重,何器最贵,十个中原人九个都告诉他,是鼎。

从那之后,佛祖就定下了鼎为教内尊贵之器,让弟子用鼎来刻印道统之名,以期有一天,可以定鼎于中原,在那里刻一个“佛”字。

楚君回绕开鼎,走进了大雄宝殿。

他一路心不在焉,路没看到什么僧众也没意识到不对,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最后一个赶到大殿的人。

所有的僧人都转头看向他。

那种目光楚君回无比之熟悉……他以前课迟到的时候,全班就是那么看他的。

“不应该啊……”

他听到钟声后也没墨迹多少时间,就往过赶来了。

除非这群秃头不洗漱,掀起被子就往大殿跑,不然不可能比他快。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戒律院首座此时向站在佛像下的菩萨行了一个佛礼,而后道:“执吾姗姗来迟,当罚担水一池。”

小雷音寺修筑有储水的池子,一池水约为二十桶,去山里打来二十桶水对于有武艺在身的人来说并不算多么重的惩罚,告诫的意义大于惩处。

但菩萨拒绝了如此安排。

“执吾初入门墙,未能根除六尘,所以洁身多了一些时间,并非是刻意怠慢,无需惩处。”

佛门僧人最初阶段的修行是“除六尘”、“清六根”、“互六识”。

所谓“六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普通人的身体是沉在苦海里的,苦海是污尘,所以睡一觉起来,眼睛里会有污垢,耳朵里会有污垢,鼻子里也会有污垢。

修行之后,便都不同了。

除完六尘,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肌肤以及“心”,就都会变得自洁起来,尘埃难落。

在苦海中,人的身体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沉下去,而是能在苦海中飘起来了。

肉身,成为了一个小舟,可以承载人的灵魂在苦海飘荡。

这一阶段对应道教的“洗精伐髓”。

对于儒道两教的很多修行之人来说,他们的气质会逐渐变得与凡人完全不一样。

倒不是说有多么神奇的玄学因素在里面,其实用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就能理解……僧人和道士不洗漱也不会口臭,而这个时代的大部分百姓都没有刷牙的习惯,两种人往人跟前一站,肯定是修行之人更让人舒服一点。

小雷音寺能种出十五步莲,且被菩萨所知。

他们寺内的僧人不说有多能打,但佛法的境界肯定是不低的。

这里连一个未除“六尘”的人都没有,包括那些八九岁的小沙弥,这也就导致戒律院首座对一个新僧人赶到大殿需要的正常时间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他在菩萨开口后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之处,自认过失,自请去清净屋面壁……

菩萨允之,而后,在她的带领下,早课正式开始。

菩萨站在离佛像最近的地方领着众人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