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无法抗拒的人性,总有人要成为光(2 / 4)

,才是长安城中很多大人们的想法。

从最初齐装满员的700人骑兵,耗到现在已经不足500人了,林源是眼睁睁的看着老兄弟越来越少的。

看到林源愤恨的眼神,李仁杰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

于是,他抛出了最后的王炸:“你还在坚持什么呢?这一切并不羞耻,因为圣上都是知道的,他也默许鼓励我们这么做。”

“你说什么?”

这一刻,李仁杰的话,直接超出了他的想象。

皇帝怎么可能明知他们吃空饷,反而还默许鼓励他们这么做?

“圣上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天下太平盛世,想过过好日子了。圣上想过好日子了,下面的人还继续过苦日子,那就不合适了吧?

也许有人能和自己的欲望对抗,但是总有人做不到。因此,这种事绝无可能杜绝,是必然会发生的。你又何苦要当挡车的螳螂呢?”李仁杰继续说道。

这句话,像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瞬间击穿了林源的脑海。

原来是这样!

困扰他多年的很多疑惑,此时都解开了。

他紧握双拳,内心中悲凉而又愤怒。

李仁杰笑着望向林源,他知道自己终于打动了眼前这位青年。

因为他自己曾经也是满腔热血,不顾一切。

直至他明白这世界的规律,感到心灰意冷,不再做徒劳无功的抵抗。

李仁杰在期待林源的“蜕变”,并加入到他们之中。

干嘛要坚持的如此辛苦?躺下来享享福不好吗?

看到这一幕,镜头后的孟涛有些疑惑的问道:“这段对话什么意思?为什么我觉得听不懂。”

诺兰导演笑着说道:“李仁杰在说服林源,告诉他这是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所以与其拼命挣扎,还不如接受现实。”

孟涛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呢?吃空饷喝兵血这种烂事,怎么就变成不可抵抗的客观规律了?”

诺兰导演说道:”你听过王朝周期律吧?”

“听过,大致就是说一个王朝刚建立的时候,人人有土地有财产,大家安居乐业。

但是随着土地兼并,农民开始失去土地,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只能天下大乱,以洗牌的惨烈方式,重新分配土地。

这个轮回不停的重复,所以被称为周期律。”孟涛说道。

“这是一个伪命题,是被有意扭曲的解读方式。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但只要活得下去,就不一定会导致天下大乱,王朝灭亡。”诺兰导演说道。

“嗯?不是吗?我看的所有书都是这么说的。”孟涛问道。

“否则你无法解释农奴制王朝的存在,那些王朝中,农奴可是一块地都没有。可是这些王朝未必就不稳定。”诺兰导演答道。

“好像确实是这样。”孟涛不得不承认:“可是为什么呢?”

诺兰导演说道:“天下大乱,国家灭亡的本质,是这个国家中央政府掌握的资源变少了。”

“对外战争,对内稳固统治,天灾时赈灾……这些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每一项大事,都需要消耗资源。”

“如果土地只是兼并,但是交给国家的税赋一分不少,那么哪怕土地再怎么兼并,这个国家的统治依旧会稳如泰山。”

“任何一个国家的灭亡,根源都是能掌控的社会资源不断减少,以至于无力维系统制,最终崩盘。”

“土地兼并,隐匿人口,这些行为都是在挖空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石,使得这个国家能够掌控的资源越来越少。”

“可是为什么会表现出周期律?是因为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吗?”孟涛问道。

“是的,不可避免,因为人性。”诺兰导演说道。

“你告诉我,客观规律是因为人性?”孟涛道。

“人性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诺兰导演答道。

“蛤?”

“其实这个逻辑非常简单,想要不让国家掌控资源减少,是不是就必须严格控制地主和官员阶层,不让过度侵占国家资源,把他们限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诺兰导演问道。

“当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跳出王朝周期律?”孟涛问道。

“可惜做不到,我们先不讨论皇帝能力不足,压制不住下属的情况。

就算皇帝能力足够,但只要他是人就有欲望,就会想要锦衣玉食,修大房子,过上各种奢侈的生活。

如同李仁杰的台词,圣上想过好日子了,下面的人还继续过苦日子,那就不合适了吧?”诺兰导演说道。

“上行下效,皇帝想要过奢靡的生活,就必须默许下面的人也更加奢靡。这样国家能够支配的资源,就必然会受到侵蚀。”诺兰导演继续说道:

“所以,如果皇帝能够勤俭节约,下属也就只能被迫勤俭节约,这样就能避免王朝周期律?”孟涛说道。

“没用的,哪怕有几个皇帝勤俭节约,但不可能个个都这样,总会出现过‘好日子’的皇帝,这是人性。”诺兰导演答道。

至此,孟涛完全明白了林源这段戏的逻辑。

开元二十四年,这一年李隆基已经51岁了。

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