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和艾森先生共同持有56亿股,这些股份会逐步转化为林源独自占有,因此先全部算到他的头上。)
林源的这个身价,简直令人不敢置信。
要知道,在2004年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才600亿美元。
林源在一夜间,不仅超越了比尔.盖茨,甚至还是他的两倍身价!
他成为了新的全球首富!
对于这个结果,林源并没有感到飘飘然。
因为这个结果,只能证明身价这种财富计数方式有多么水。
他超越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凭借的是林源影业的市值。
但是林源影业这样一家电影公司,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能和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比?
根本就不能比,人家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核心科技企业,而林源影业只能算是文化软实力体现的影视公司。
更别说微软在全球有22万名员工,而林源影业只有600多名员工。
微软的全年营收370亿美元,利润50亿美元,公司市值2910亿美元。
而林源影业全年营收31亿美元,利润21亿美元,公司市值1491亿美元。
除了市值这种需的东西,两者根本不在一个体量。
比尔.盖茨的身价低于林源,是因为他在微软的控股占比不高,但不影响他支配微软这辆巨无霸战车,能够撬动的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林源。
而林源的身价高,主要是因为林源影业的大部分股权,都在他个人名下,但因为要保持公司实控权,哪怕将来股票解禁以后,他也不合适卖股票变现。
这一切都说明了,身价是一个很虚的东西。
身价高,不代表你现金多,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身价今天高,可能明天一场暴跌,就让你大幅度缩水。
事实上,微软公司在2000年时,市值就已经超过4500亿美元了,那时比尔.盖茨的身价就一度超越1000亿美元。
可是随着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微软的市值缩水到了3000亿美元不到,而比尔.盖茨的身价也同步缩水下来。
因此,基于股价而形成的身价,只是数字游戏,纸面富贵。
像国内煤老板那种,别看纸面上钱不如新贵们多,但论掏真金白银,人家是真的有钱。
不过话说回来,纸面财富也是财富,至少说出去名头吓人。
林源已经可以预测到,明天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报道,一定是关于他荣登世界首富的消息。
而这种财富神话,必然会催生出更多想要来纳斯达克上市的想法。
可以预见接下去一段时间,上市狂潮即将来临的火爆了。
名利动人心,但林源知道自己此刻是走在一根摇摇欲坠的钢丝绳上。
林源影业1491亿美元的市值,年利润只有21亿美元,这可就是71倍的PE。
71倍的PE,意味着投资者71年才能回本,折算年回报率1.4%,比存银行还低。
而且就算回报率这么低,林源影业还必须保持接下去71年,每年都有21亿美元的利润,这有多难?
风险又有多高?
因此,现在的林源影业,处在全面的泡沫之中。
他都不敢想象,假设股价真的如贝蒂所说的那样,一度达到30美元,那泡沫该有多大?
林源可不想自己的公司股价,将来在全面泡沫化之后,炸的粉碎,连带着让无数投资者亏的血本无归。
虽然资本市场上愿赌服输,但要是在林源的公司上亏了钱,肯定还是会影响他的受欢迎程度。
因此,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要发布风险预警,适度管理投资者的预期,不要无脑的跟风买入。
但这一点肯定还不够,因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教训就是,大家永远都不理性,喜欢抱团炒高股价,玩击鼓传花看谁是最后一个倒霉蛋。
林源又不是神,还真没办法阻止这种事的发生。
但至少林源把坏话说前头,真亏钱了,大家也怪不到他头上,类似于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人物说话做事,必须先叠甲,说免责声明。
另一方面,就是林源必须拿更高的公司业绩,来消化高估值。
现在是年利润21亿美元,71倍PE。但要是明年能达到31亿美元,甚至40亿美元利润呢?
那PE不就立刻降下来了吗?
可问题在于,全球电影市场究竟有多大?能支撑的起他这么大的业绩增长目标吗?
你总不能说想要通过卖自行车,每年销售额1000亿美元吧?
全世界的市场都给你,都做不到这个销售额。
毕竟市场容积是有上限的。
但林源却并不是特别担心,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他有信心能够继续高速增长。
如果他的电影是追随者,那么再优秀也只能在现今的存量电影市场中,做零和博弈,那么上限自然是被锁死了。
可他的电影不是,一直以来林源的电影都是开拓者,一次次的打破电影记录,也突破了各个市场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