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3 / 11)

在朝廷内部掀起一场争议狂澜。因此,此事必须审慎对待,步步为营。靖江帝听罢表示赞同,特赐予林小风钦差身份,授权他相机行事,妥善处理这一棘手问题。

林小风决意即日启程返回阳曲县着手筹备相关事宜,在临行前,靖江帝特意叮嘱他先行拜见太子,以防太子借机干预此事,并关切询问西郊大棚工程的进度如何。尽管大棚尚未开始施工,林小风却凭借过人的智慧,巧妙借用工匠精神的概念予以解释掩饰,承诺会精心策划并积极推进这项关乎民生的重要工程。靖江帝再次提醒林小风此行路途遥远,务必谨慎行事,早日归来向朝廷汇报进展。

告别了靖江帝后,林小风径直奔赴清漪殿探望公主李涵淼。此时的公主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账册之中,面对林小风突然闯入怀中的举动,虽略显惊讶,却很快恢复了平素的从容不迫。两人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触及到纺织厂女工的问题,公主敏锐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种种弊端,诸如恶劣的工作环境、超时加班等,并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林小风全神贯注地聆听后,郑重承诺会对辛雅静等表现优异的女工给予表彰,并在公主嗔怪之余,与其共同探讨如何从根源上改善女工们的生存境遇和工作条件,力图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进步。

李涵淼公主,那如碧水般清澈的眼眸,在林小风提及纺织厂琐事的刹那,犹如被秋风吹皱的一池春水,漾起了层层困惑之涟漪。她并未能即刻洞悉林小风言语背后深藏的意图,这使得林小风心头悄然掠过一丝愧疚,仿佛他亲手撕破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他急中生智,迅速转移了话题,郑重其事地告诉公主,关于纺织厂的一切事务,都将由她亲自裁决,并且透露了一个令人心头一紧的消息——他即将远行公干,此行将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公主闻听此言,原本光洁如玉的脸庞瞬时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虑阴霾,她眼中的关切如同春风拂过湖面,波纹四散,细声询问着林小风行程的具体安排和安全问题。林小风则以温暖而坚定的语气宽慰她,表明此次出行并无险恶之处,只是耗时较长,同时许下承诺,待到重逢之日,便正式迎娶公主为妻,共享家国天下。

与公主缠绵悱恻的告别之后,林小风内心的情感犹如江河翻涌,奔腾不息,他径直踏上了前往报社的道路,寻找太子李德贤共商要事,然而未能得见,只看到杨白溪正在代替太子主持日常事务。当得知六部总报正拟对稿件实行严格审核以期控制社会舆论走向时,林小风对此并不赞同,他沉稳有力地指示众人依旧按照原计划撰写稿件,如有任何争议,可直接提交至太子那里裁决。然而杨白溪却心存忧虑,担忧民间舆论对朝廷的不满可能会牵连到林小风本人。

面对杨白溪的顾虑,林小风微微一笑,如同冬日阳光穿透云层,提出了一个策略性的建议:在稿件的结尾处巧妙地植入暗示,将问题根源引向外部势力,例如古蒙人的举动,以此引导舆论的导向。对于杨白溪对此做法的疑惑,林小风淡然回应道,百姓并非无知,他们自有判断力,这种暗示并非捏造事实,而是智慧地引导公众的关注焦点,使之回归真实而又深远的问题核心。

语毕,林小风转身离去,留下杨白溪独自伫立在办公室内,周遭一片静寂,唯有笔墨纸砚间流转的思绪。杨白溪心中疑窦丛生,暗自揣测林小风此举是否意欲挑动事端,另辟蹊径,于乱世之中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丰功伟业。

林小风驱马疾驰,犹如一阵疾风刮过原野,直抵纺织厂门前。跃下马来,眼前的一幕令他颇感愕然:太子李德贤正饶有兴致地摆弄着那台织机,全然不顾一旁女工尴尬而羞涩的神情,她低垂着头,双颊微红,不敢言语,仿佛一只受惊的小鸟儿。林小风心中暗自嗟叹,太子此举虽出于好奇,却显得颇为不妥,本欲开口劝诫,却又担心触怒龙颜,遂将未出口的话语咽回腹中。

李德贤乐此不疲地展示着他刚刚编织出的粗糙布料,面上洋溢着得意与满足。林小风见状适时插话,语气温和却坚定:“殿下此举诚然有趣,然而不仅占用了工匠们赖以生存的岗位,更可能打乱了整个生产流程的秩序和竞争性。”李德贤听罢,脸色微微一变,随即流露出歉意,连忙起身让出了织机的位置,那名女工这才得以重新坐下,双手再次在丝线间飞舞起来,恢复了日常劳作的节奏。

两人随后走出喧嚣的车间,步入院落之中。此刻阳光斑驳,孩子们正在嬉笑追逐,欢声笑语如同清泉流淌。随从们恭敬地行礼退至一旁。林小风向李德贤介绍道,纺织厂附设的学堂与托儿所建设进展顺利,已初具规模,孩子们的笑声便是最好的见证。接着,他沉重地透露此次前来是为告辞远行,接到了朝廷密令,需离京外出一年之久才能归来。

太子李德贤闻讯,面露惊讶之色,急切追问林小风将要奔赴何方。林小风直言太子不可同行,并郑重其事地嘱咐他在京都留守,务必悉心照料包括纺织厂、报社以及西郊大棚等各项国计民生工程的建设。他尤其强调,太子应当深入民间,亲历百姓生活,亲手触摸每一道生产工序,如此方可建立起系统全面的治国理政思维,摒弃贵族阶层常常沾染的浮华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