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我错过了什么?”
被堵在门外足足10多分钟的麦克不用猜也知道,刚才的比分必然很焦灼。
布鲁克的眼神在好友拿回的食品袋里转悠了片刻,然后精光一闪拿走了一份鸡蛋火腿经典三明治。只是,嘴仍是不留情面:
“让你动作那么慢,没赶封门吧?”
“喂,吃着我请客的三明治就不要说这种话了。”
“好吧好吧,其实你也没错过什么,两位选手互相保发,就这样。”
麦克这次却是不理好友,盯着大屏幕的精彩回放:“广告放完了?导播也算是干了点人事......”
“WTF?这一分,你看到了?”
布鲁克心中窃喜,表面却还是那副平静兼无所谓的神情:“当然,我又没瞎。这分是兰逸飞刚才在40-40接发取得优势后的尝试。”
“啧,可惜呀,搞不好要成为他首个破发点的机会,就被费德勒在那种场外的角度强行打出了一个反拍抽球Outside-in......可惜了兰逸飞多次反拍压制的成功案例......”
待他回过神来,却见麦克拿着热狗也不开动,一脸不忿地看着自己:“怎么了?”
“还问我怎么了——这种兰逸飞开始施展自己主要战术的关键局,你都不为我解说回顾一二。是不是没有这公共回放,你就当这些分数的好球没发生过了?”
布鲁克连忙摆手:“唉,这算是我的......毕竟我又不知道有回放,原本想着光有文字叙述你也听不懂——”
“而且,兰逸飞看似找到的路,这路到底通畅不通畅还两说呢!”
“一般的反拍压制,未必挡得住费德勒像刚才这分一样的反压制。我再说一遍,他可是罗杰·费德勒!”
......
正像兰逸飞与费德勒从第一盘盘中到盘末的小小博弈显示的那样,世界第一与世界第六的比赛,差距自然不可能有10-0开那么大。
虽然第一盘到最后兰逸飞也未能取得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破发点,但是华国选手在最后的灵机一动也不是毫无用处。
2-5,15-15,到15-30,30-30,30-40,再到平分与费德勒的第一次占先。
没错,兰逸飞在这一局半主动、半被动地让费德勒拿到了两个额外的破发点。虽然这也有瑞士人自己打得好的原因在内,不过兰逸飞仍然挽救了这2个破发点来为自己后面的比赛增加筹码。
3-6,第一盘的最终比分,而后面的比赛仍然充满悬念。
第二盘,双方在给予对手机会这一点变得更加谨慎了起来,这次竟然还是兰逸飞率先破局。
在战至1-1平并且首次以love game保发过后,兰逸飞在一个局间休息归来后球风突变,开始偏向彪悍与勇猛方向。
这自然不是毫无理由:事实,系统这次的探查目标根本就不是什么常规的领域,而是所谓的“反手抗压区间”。
说来拗口,无非就是尽系统全力,来无间断地侦测这个时间点是选择“冈萨雷斯型施压”好,还是“纳达尔型”或者“穆雷型”比较好。
前者全力攻、中间主缠、后者偏守。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逼出费德勒的直接失误、或者质量不高的回球来进攻。
在这三者之中,攻向费德勒反手的频率又依次升。显然,兰逸飞得到了可靠消息,第二盘应当更加“拼”一点。
“也罢。”兰逸飞在场前如此思考道:“虽然不确定我能打出几分冈萨雷斯的那种效果,但如今毕竟我的稳定性是比这位智利人强的......”
“行不行管不管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兰逸飞收到了回报,2-1领先,40-30的一个破发点。
甚至,他漏点的毛病这次也没有再犯,强行依靠首盘挽救3个破发点,并不太大的增益(正主自己甚至感觉不出来变化),在一个反常地正手对攻多拍里笑到了最后。
这个破发点,费德勒灵动的身位仍然让他的华国对手压力满满,怎奈瑞士人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居然在一个侧身正手的攻拍后选择了随球网,而不是什么更加稳妥的抉择。
正拍进攻的落点不错、封堵得相当到位,兰逸飞却机智至极地选择了挑高球。
纵使费德勒再次拿出了他的堵门绝技(基本江湖独一份)“背身单反凌空高压”,他仍然无法抵挡这种情形下的二次穿越。
这个背身高压终究是瑞士天王匆忙间的应对,见高不见远,兰逸飞只是轻轻一挡一推便将球送去了对角线方向。
一个漂亮至极的千层博弈与好球,也是一个果断至极,来自兰逸飞的反击。
3-1,比分在此刻居然在某种程度复刻了第一盘的剧情——只是,没人料到这次剧情的主人公会是兰逸飞,而非费德勒。
......
“......”
威廉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球员竟然突然间便给自己带来了这么一个惊喜。
看了看一脸专注看比赛的搭档,团队主教练皮尔曼,他轻轻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