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君鲁肃耶?张昭耶?(2 / 3)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1792 字 24天前

问道:卿何如此胆怯?

业7

仆为主公计耳。阴元起身说道:战至今日,武威已是孤城一座,然武兴、西郡近在只尺,援军不过千人耳,还为地方豪族拦截。张掖、西海、酒泉、晋昌、敦煌、高昌六郡之援兵,主公可曾见得?

许是路途遥远,未及赶至。张骏说道。

主公若这般作想,恐贻良机。阴元说道:实不相瞒,晋梁尚未禅代之时,曾诏举数十凉州子弟入朝为官,其中颇多敦煌、酒泉、张掖子弟。在诸郡豪族看来,梁帝很是信重他们,今后仍会倚重彼辈。

主公方才提及曹操征南之事,诚如是也。鲁肃、张昭若降曹,操当以其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既如此,不如降邵。”

这话直接揭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其下现实而又丑陋的一面。

人家降邵之后,仍然可以累官不失州郡,地方事务仍然靠他们裁决,或许有少数忠义之辈,但绝大多数人没有必然抵抗的理由。

在阴元看来,西边诸郡可能就张肃愿意提兵来救,因为这是宗室,不愿看到张氏王朝覆灭一一在很多时候,都知道重用宗室容易出乱子,但就是不得不用,原因便在于此。

听完阴元这番话,张骏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问道:君张昭耶?鲁肃耶?

阴元再拜道:仆至今仍在姑臧,未如护那般不告而别,主公可知我心意。

张骏脸色稍缓,旋又有些颓丧曹操并未打到孙权家门口,但邵勋已实打实把姑臧围住了,这时候怕不是遍地张昭,而无鲁肃。

他转头看向两位武人,先掠过宋辑,而看向韩璞,问道:韩司马有何话说?

主公若不降,仆便一起赴死。主公若降,仆亦无二话。韩璞叹了口气,语言中似乎有些不满,带了点情绪,道:左不过是我欠你们张家的,临死之前还了这份恩情,干干净净下幽壤而去。不过一一罢了,有些话汇长史、阴司马已然说尽,我便不多言了。

张骏听了,心绪极为复杂。

韩璞是老将了。祖父时代就在军中为将,父亲在位之时就升任司马,至今已历十年。

平日里对他不是很尊敬,怪话连篇,一度让他以为这人要降。

没想到啊,生死之际,他居然愿意为张家赴死。

做人不能光看表面,有些人性格乖张,桀骜不驯,但他真愿意为你拼命。

有些人恭顺无比,却暗地里恨不得你死。

只可惜,到这会他才明白这一点,是不是太晚了?

韩璞竖子,说的什么话?宋辑瞪了一眼,骂道:口出怨言,灰心丧气,如此作态,大军焉能不败?

韩璞只了他一眼,冷笑两声,不再多言。

有这种不识大势的人在,难怪走到今日这般地步。若早早投降,何至于此?而今却连累得他韩氏一同覆灭。

主公。宋辑说道:正是咬牙坚持的时候,万不可三心二意啊。韩璞此辈无能,牢骚满腹,仆请总领大军,守御三城。”

韩璞本来打定主意不说话了,不料宋辑直接辱骂,顿时不乐意了,又说起怪话,只听他道:宋将军是怕梁帝不用你宋氏了吧?也是,宋家有何名望?若无西平公拔擢,便是再过一百年,宋氏也无崛起之机。

敦煌宋氏是土豪,以武力着称,但在大晋朝一直名不见经传。

武帝世,宋质任敦煌郡功曹,这已是宋氏能爬到的顶点。

彼时太守尹卒,曾参与灭蜀之战的凉州刺史杨欣表敦煌令梁澄领太守。

宋质不从,废澄,表令狐丰为太守。杨欣遣兵来攻,为宋质击败。

结果真让令狐丰当了太守,丰死后,又由其弟令狐宏继任太守,一直到四年后,杨欣才找回场子,斩杀令狐宏,宋质则不知所踪,

这是宋氏处处受制,愤之下意图暴力破局的一次尝试,奈何处在晋武帝时期,机会不大,最终失败。

张轨镇凉州后,宋氏终于得到了机会,所以他们是真不愿看到凉州易主。

韩璞其实说中了宋辑的内心。

宋辑转过头来狠狠盯着他,直欲噬人。

看我作甚?韩璞笑道:让你平日别只顾着舞枪弄棒,多读点书,你却不听。你家那位令艾公宋纤才学不错,乃宋氏一门千族人中难得的饱学之士。你若有暇,何不从他读书?听闻他隐居酒泉南山,注论语、为诗颂,多少人求见而不得。

多读书是有好处的。梁帝出身士息,比你宋氏还贫贱,你说他会不会重用土豪寒人?

早点降顺,宋氏兴许还能被任用。若在此口出狂言,不识天数,恶了梁帝,那才是宋氏一门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老夫说的这些话,可懂?

宋辑膛目结舌,想要说些什么,却哑口无言。

张骏则有点懵。

刚还对韩璞起了些好感呢,现在却又恨他多嘴。

宋辑难得的一个主战派,被你三言两语动摇了心志,你到底是哪边的?

韩璞注意到了张骏的目光,但他不在乎,只拱了拱手,道:梁帝雄才大略,远近咸服,但却有寡人之疾,主公早做决断。”

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