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渡河(2 / 3)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1812 字 24天前

过没说什么。

官员们看他脸的表情,都很无奈。

我们不投降,你恼怒杀人。

我们投降了,你又怀疑假降。

你到底想怎样?

好在祖约知道自己患得患失了,控制住心底翻腾的情绪后,便下令道:既如此,尔等仍留原职,各回衙署,筹措、分拨资粮,征发役徒,以应王师。有些县乡,你们去劝一劝,让令长们识时务,尽快归正。

遵命。众人齐声说道。

祖约最后看了众人一眼,便在亲随的簇拥下,离开了太守府。

大街到处是成群结队的军土,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至城外集结。

一边走,一边有话语声传来。

祖将军带我们打回徐州,无需慌乱,听命行事即可。

刘琨手下那帮人都是和咱们一起逃难、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万不至于对尔等眷属下手。

十余年来,尔等互相联姻的不少,姻亲会对姻亲下手吗?不至于。

只要打回去,定然一呼百应,勿疑。

这是安抚的话,同样还有恐吓之语,比如晋廷根本不拿我们当人,随意驱使,如同鸡犬一般。

你们中很多人的孩儿都快成亲了,可到现在还是孤魂野鬼,入个籍都这么难,你觉得建邮公卿都是什么人?

既已举事,便不可再想东想西。一旦战败,依建邮公卿的德性,怕不是尽皆坑杀我等。

另外还有拆台,但不无道理的话大丈夫何患无妻?寿春管得严,不方便。待去了成德、合肥等县,就痛痛快快抢一番。

抢个新妇回家,不比家里那老物好看?

兴许仗打完了,新妇都有身孕了,也抢到置办家业的钱财了。

唯有一条,定要奋勇厮杀,败了可就什么都没了。纵可退至淮北,梁人却也不会正眼看待尔等。

如此不一而足。

总体而言,每个军官性格不一样,见识不一样,收拢人心的手段也不一样。

在他们的鼓动下,军士们既有些气愤,又有些担心,还有些犹疑,勉强聚拢了起来,至城外列阵,然后领取资粮,目标:合肥。

从寿春到合肥,几不下三百里,当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到的。

这个时候,巢湖水面已经出现了一批先锋舰队。

他们自濡须坞出发,大大小小二十余艘航船、三千余兵。

收到这个消息后,高便辞别了何充,只带着几名随从,乘一艘小船北。

船工年纪很大了,须发皆白。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为这一趟所收的丰厚资费而满意。

因此在往北走了两日,半途停靠时,他甚至将捕到的几尾鱼仔细收拾了一下,炖了一瓦罐汤献。

高惶略略感谢之后,便坐在船舱之内,抓紧最后的时间,完善各种细节。

他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或者说聊胜于无的闲子、弃子。

大军在后,他在前。

大军武力威,他到寿春宣诏,下令放归祖部军士,并给予赏赐。

他不确定会产生什么效果,但有些事做总比不做好,况且想到这里,高惶苦笑了下。

他没有门第,出身低下,最适合当弃子了。

而这种家世,想要往爬,肯定要付出比世家子更多、更大的代价。纵然天子青,你也得有让别人说不出话的功劳才能提拔,不然的话,你视满朝公卿为何物?天家奴婢么?

今可没有邵勋那么大的威望,做点事太费劲了。

但反过来讲,巨大的风险之中,也蕴藏着莫大的机遇。

一旦三言两语瓦解祖部军心,那么便可化解一场危机,随后朝廷另派重臣至此,收拾局面,击退梁国可能的窥伺。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了。

仔细过了一遍后,高惶谢绝了随从递来的鱼汤,出了船舱,下到岸走走。

河水静静流淌着,曾经破败无比的淮南在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后,又有了几分气象。

好地方!

北人南下,诸多不便,但淮南却是相对不那么难以适应的地方了。

若让他们在淮南站稳脚跟,大力经营,便会如曹魏那般,再也赶不走了。

马蹄声传来。

高哩一惊,寻声望去,却见十余浑身泥泞的骑士从一处小树林后转了出来。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一箭射中大腿,顿时摔倒在地,惨呼不已。

两名亲随猛然从船舱内冲出,一跃岸,朝高奔来。

嗖!嗖!更多的箭矢袭来,亲随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尽皆倒地,已然出气多进气少。

再动射死你!一名粗壮的汉子下了马,看着白发船工,冷哼道:府君三令五申不得私藏船只,当耳旁风么?

将军冤枉啊!船工叫屈道:老翁向居巢湖之,自合肥而来,并不知府君将令。

少废话!汉子摆了摆手,然后点了两人,道:你等带着这艘船回去。

遵命。两名军士前,一左一右挟制着船工,道:放心,不会杀你。

府君需要船只转输粮草,如此而已。

汉子则走到高惶面前,低声问道:君何人?

高哩满脸苦痛之色,并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