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2 / 17)

子更不讲规矩。

这就是书读多了的样子吗?感觉比他们江湖人还流氓啊!

苏景殊摸摸鼻子,“刚才不是说了嘛,又没真冤枉他们。”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要是拿不准程元李坤究竟是不是坏人,他也不会上来就莫须有。

他们现在是私底下已经确定那两个都不是好人,只是没法拿出能给他们定罪的证据,为了能将坏人交给朝廷律法处置,他们用点非常之法怎么了?

五爷之前将王伦藏在密室里的账本拿到公堂上当证据很规矩吗?

白玉堂啧了一声,“行行行,我说不过你。”

他承认他也没那么规矩,但是他觉得他们俩的不规矩不是一回事儿。

莫须有就莫须有,他们通判大人说的对,反正也没有真的冤枉好人。

苏通判拟定接下来的计划,他们先在州衙按兵不动,等程元和李坤放松警惕再出手。

州衙

的衙役不能用,包大人带来的人却可以,再说了,登州禁军厢军那么多个指挥,总不能一个能信的都没有。

真要是军中一个能信的都没有,朝廷也别再往登州派人,直接让这地方划地自治得了。

?想看醉酒花间写的《[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 144 章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计划拟好,与会人员没有别的意见,苏大人拍桌定调,只等包大人那边传消息回来。

张龙听完全程,会议结束后一脸茫然,“也就是说,我还是得回包大人身边报信?”

早知道就让赵虎晚上再走了。

苏景殊拿纸写信,把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写下来送去给包大人点评,“龙哥,过几天我们会在坊间散布李坤勾结辽国的消息,你记得提醒包大人和公孙先生看军中官兵的反应。”

坊间流言不可信,正常情况下官府不会当真,但是心虚的人听到传言肯定会有点反应。

正常情况下的官府不会当真,他这个初出茅庐的通判可不是什么正常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把火烧到本地最大的大户上也很合理对吧?

第一次登门不用非得把李坤抓进大牢,就是带人去试探试探,所以李坤大概率不会和他撕破脸,这时候可以调用州衙的官差衙役。

等过些天找足能把李坤和程元送进去的证据,那才是需要包大人帮忙的时候。

张龙挠挠头,“行,我明天一早就去给包大人送信。”

刚才他还在想包大人带人到州城要怎么看军营里官兵的反应,第一次找上门用不上他们带来的人就说得通了。

苏大人写完信封好交给信使张龙,然后让大家都回去休息。

这几天只需要盯着李坤府上的动静,别的没什么事情,他们养足精神准备干大事。

沈仲元走了两步又回来,“大人,还有一个问题。”

苏景殊转身看过去,“怎么?”

小诸葛慎重的回道,“大人,咱们以坊间传闻为由找上门,李坤可能会以为您要上门索贿。”

苏景殊:……

要命哦,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他们爱怎么以为就怎么以为,本官身正不怕影斜。”苏大人一身正气,只要他坚信他是个好官,周围的魑魅魍魉就别想近他的身,“他们要是真的以为本官是上门索贿,正好包大人抓他的理由也有了,贿赂官员,值得一抓。”

张龙回头,“苏大人,那样的话包大人会连你一起抓。”

苏大人昂首挺胸,“本官是为国捐躯!”

旁边仨人:……

散了散了,他们苏大人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正事儿说完之后开始发疯了。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间就到了旬休的日子。

几天的时间足够苏景殊等人将州衙摸的清清楚楚,摸清州衙官差的身家背景之后,他们的抄家大业也到了付诸实践的时候。

苏大人打舆论战有经验,登州地界儿不好办小报,但是其他简单的法子供他们挑选。

办小报太复杂,既要写故事还要找书坊印刷最后还

要自掏腰包贴钱,登州不比京城,这儿没有给他们报销花费的上官,只能靠他们自己来琢磨怎么打这场舆论战。

编故事而已,苏大人是行家。

故事内容都是现成的,李坤放着大宋的灾荒不管跑去辽国赈灾救民,肯定和契丹人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什么都别说了,身为宋人勾结辽国,重罪!该骂!

把主角的名字改一改,再把背景稍微一换,没有点名道姓说主角是李坤,但是怎么看都能看出来说的是李坤。

话本子很快写好,登州地界儿应该没有说书先生敢接这个单,于是又到了万能的小诸葛出场的时候。

白玉堂紧张兮兮,“需要五爷贴身保护吗?”

李坤手上的人命不少,要是消息刚传出去就让他手底下的人听到,他们老沈的命还能保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