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2 / 6)

这么想还能咋?谁让他是我爹呢?”

赵顼就赵顼吧,反正没人会喊他的名字,他叫赵什么都不重要。

登基大典之后,官家给长子改名并立为太子,次子赵仲乱改名赵颢,封东阳郡王,幼子赵仲恪改名赵頵,封乐安郡王,女儿们也都加上了封号,大宋正式进入新官家的时代。

朝中大臣的政治嗅觉非常敏锐,经过大半年的相处,他们终于意识到当今官家和仁宗皇帝不一样。

看上去脾气好没用,秋后算账更吓人。

皇帝不好惹,大臣们灵活调整底线,态度立刻就软了下来。

对于这个结果,官家表示非常无语。

他以为开年后要和朝中大臣们大战一场,都已经做好“满朝文武都和他对着干,政令发不下去,诏书没人搭理”的准备。

结果可好,他准

() 备好了,大臣们那里没动静了。

行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臣听话不是坏事儿,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听话。

官家不知道的是,朝中宰辅对他这个官家其实很满意。

不怕官家有脾气,就怕官家没脾气。

官家不是内廷长大的富贵皇子,他在宫里生活过,也在民间生活过,对朝堂政事有着他自己的看法见解。

皇帝年轻意气用事没关系,这样才更显出他们这些宰辅之臣的重要性。

如果官家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朝臣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对他们而言才是大麻烦。

他们要做的是有功于社稷的贤臣,而不是独揽权柄的佞臣。

好事成双,朝中暂时平静下来,西北边疆也频频传来捷报。

种谔种将军连下西夏六座城寨,狄青狄大元帅三战三捷攻下兰州,还拿下了屯有大量粮草的龛谷城,打的西夏兵马望风而逃,梁太后扛不住朝中压力不得不亲自派人到阵前求和。

留在西北边城的使节团终于等到出场的机会,一个个摩拳擦掌比西北军都激动。

大宋的将士们奋勇杀敌,他们也得唇枪舌战为国争光。

已经被大宋打下来的地盘别想再要回去,西夏没资格和大宋掰扯自古以来,非要掰扯的话连西夏都是大宋的,他们现在迷途知返放弃国号奉大宋为尊也来得及。

不过这事儿想想也不可能,梁太后以汉人的身份执掌西夏朝堂已经是举步维艰,她要真透露出放弃国号奉大宋为尊的想法,党项人能直接把梁氏一族给灭了。

没法靠嘴皮子灭国,能为大宋多争取点西夏特产也行。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应该是西夏求着不和大宋开战,而不是大宋紧张兮兮的生怕党项骑兵入侵。

风水轮流转,前些年的嚣张都是用接下来的忍气吞声换的,大宋憋屈了那么多年总算能扬眉吐气看对面憋屈,他们不从对方身上撕下一大块肉都对不起将士们在前线那么拼。

党项人在和大宋签订合约之后还动辄南下劫掠,如今的下场都是他们自己作的。

大宋又不是冤大头,没道理被劫掠了还要给强盗找理由,他们要做的是把强盗打死,打不全死至少也得打个半死让他们短时间内不敢再放肆。

使臣们杀气腾腾,这种几乎从来没在文臣身上见过的反应把西北军的将士们都吓了一跳。

谈判开始前他们生怕这些使臣文绉绉的显摆几句听不懂的话然后就要他们把刚打下来的地盘还回去,私底下还商量过万一真的发生那种事情他们该怎么应对。

还地盘是肯定不可能的,大不了就趁夜把使臣全部捆起来,他们从军中挑几个能言善辩还能打的临时充当使臣去和西夏谈判。

万万没想到这次来的文臣和他们以前见过的文臣不一样,他们竟然有骨气。

稀奇啊!

谈判的使臣觉得他们武将打仗辛苦,要西夏赔偿他们打仗的损失还有这些天的吃喝

嚼用,他们不是在做梦吧?

按照以前的惯例应该是西夏那边咄咄逼人管他们要钱,军中上下气的要死,谈判的文臣还觉得给的钱不多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狗屁的给的钱不多,有钱给西夏的将士发补贴没钱给大宋的将士发军饷是吧?

天老爷,他们是什么好运气,天底下真的有胳膊肘朝自己人拐的文臣啊?

在西北军将士们的难以置信之下,他们的使臣们谈判的时候气吞山河,除了没法直接把西夏给吞下来,其他什么要求都敢提。

那些要求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参考以前和辽国西夏谈判的旧例来的,契丹人党项人能不要脸的狮子大开口,他们汉人也不能在这上面落后太多。

礼仪之邦怎么了?礼仪之邦也要吃饭!

西夏自李元昊死后朝堂混乱,好吧,李元昊死之前也很混乱,不过李元昊活着的时候西夏打起仗来有底气,自从换了新狼主,不管是对大宋还是对辽国西夏都没怎么打过胜仗。

打不了胜仗就挺不直腰杆,挺不直腰杆就只能任人宰割。

西夏那边负责谈判的使臣愁眉苦脸,来之前梁太后和朝中权臣都找他们谈过话,不管大宋提什么条件,只要能停战他们都得答应。

绥州不要了,兰州也不要了,被抢